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无条件投降,标志着

鹏举谈历史 2024-11-09 12:27:5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无条件投降,标志着全球战争的结束。随即,美国军队进驻日本,启动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效仿纽伦堡法庭的模式。 1946年1月19日,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盟国授权下,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理日本战犯的罪行。这场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多,来自十一个国家的法官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了长达千余页的判决书。 战后,盟军最高统帅部决定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其中中国代表是42岁的梅汝璈。他曾表示:“我无意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罪责加于日本人民,但忘却历史只会招致未来的灾难。”这句话深刻而发人深省。 梅汝璈,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后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3月20日,他从上海飞往日本,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代表。他深知此行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期望,因而在审判中不敢懈怠。法庭开庭前,梅汝璈坚决要求中国法官在座次上优先于英国,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庭审中,梅汝璈对28名甲级战犯的名单提出质疑,认为裕仁天皇应为侵略行为承担责任,但麦克阿瑟坚决反对审判天皇,以维护美国的利益。结果,裕仁天皇在法律制裁下逃脱,令判决显得讽刺。 在起草判决书时,梅汝璈主张由中国法官撰写关于日本侵华罪行的部分,最终法庭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与助手们通宵达旦,提交了长达200多页的判决书,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判决阶段是审判中最为艰难的部分,各国法律体系和理解的差异使得量刑成为争论焦点。梅汝璈不断交涉,提供大量证据,主张对首恶施以极刑。最终,东条英机等七名战犯被判处死刑,成为对抗日战争中牺牲者的最大告慰。 1948年11月12日,经过七天的宣读,长达1231页的审判书完成,28名战犯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东京审判首次通过国际刑事司法确认侵略战争的犯罪性,为国际社会寻求法律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场审判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明珠,闪耀着正义的光辉,提醒后人:历史不可忘却,正义终将实现。

0 阅读:0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