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发生盗窃案,小偷原本打算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却在翻箱倒柜后,只找到了区区4000元现金和两条香烟。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信息来源:2002/10/14宁波党建—— 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 副书记家被偷了!消息像野火一样在湖南省委大院蔓延开来。 90年代末,这样的消息足够震撼,尤其是在官场。 这可是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不是普通的干部。 一时间,各种猜测满天飞,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公开议论。 毕竟,在那个年代,官员家被盗,往往不是小事,甚至可能牵扯出贪腐大案。 然而,这起“大案”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还得从郑培民这个人说起。 他不是湖南本地人,70年代从外地调来湘潭工作。 他一来就显示出不一样的风格。 不端着,不讲究,穿得简单,就像个普通农民。 在那个年代,干部下基层调研是常态,但郑培民不是走走形式,而是真正深入田间地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为了解决当地土家族村落的温饱问题,他四处奔走,引进高产种子,甚至亲自下地示范,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 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成了半个农业行家。 有一次,他下地查看庄稼长势,因为长期劳累,不小心从田埂上摔下来,得了脑震荡。 按理说,这得好好休息一阵子,可他没几天就又回到了田里。 1988年湖南遭遇特大洪水,郑培民更是身先士卒,带领队伍抗洪抢险。 他连续几天几夜守在大堤上,只要有险情,他立刻就赶到现场。 洪水退了,他累得不行,直接在堤坝上睡着了。醒来后,他吃着盒饭,看着自己守护的堤坝,心里觉得特别踏实,笑了。 这样的郑培民,和人们印象中的“省委副书记”似乎不太一样。 他太“普通”了,普通到让人难以置信。 也正是这份“普通”,让他在官场上显得格外“特殊”。 回到那起“失窃案”,公安局长接到报案后,也是一头雾水。 省委副书记家被盗,这可不是小事,万一处理不好,乌纱帽都可能不保。 他赶紧带人赶到现场,看到郑培民家的情况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木门,简单的家具,朴素的装修,这哪里像个省委副书记的家? 说是普通职工宿舍都有人信。 那个年代,一些胆大的小偷专门盯官员家,就赌他们不敢报案。 这次这个小偷也算“倒霉”,偷谁不好,偏偏偷到了郑培民头上。 郑培民之所以报案,是因为被盗的四千块是公款,必须追回。 至于那两条烟,他倒不是很在意,毕竟也不是什么好烟,就是一个朋友送的。 说到这个朋友,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他叫李德胜,是个残疾人,在郊区路边开了个小饭馆,叫“川湘大饭庄”。 饭馆不大,生意也不怎么样。 郑培民在当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的时候认识了他,后来两人慢慢成了朋友。 郑培民经常去他饭馆吃饭,李德胜偶尔会送他两条烟,两人就着烟,聊聊家常,也聊聊饭馆的生意。 当然,郑培民也不是白吃白拿,他经常会带些自己腌的萝卜去饭馆,李德胜夫妇和一些顾客都很喜欢吃。 郑培民后来回忆说,这家饭馆的菜其实做得一般,但他知道李德胜夫妇不容易,所以经常去照顾他们的生意。 他不想直接给钱,怕伤了他们的自尊,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表达关心。 郑培民的清廉,不是作秀,而是发自内心的。 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一样。 他的妻子原本可以在更好的单位工作,但他却坚持让她留在图书馆,理由是方便照顾孩子。 他家里条件不好,挺穷的。 2002年,郑培民被调到中央干部考察组工作,这本是他仕途的新起点,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那年3月,他在一次考察中突然心脏病发作。 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注意不要闯红灯”。 这句话,成了他人生的最后注脚。 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心系他人,心系规则。 他没留下什么值钱的遗产,只有一本日记,记录着他清廉为官的心路历程。 他让我们看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然有人坚守着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郑培民,一个名字,一段故事,一种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清风明月之歌,这首歌将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委副书记家中发生盗窃案,小偷原本打算干完这一票就金盆洗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0-31 21:37: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