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名28岁的女飞行员正准备踏上执行绝密任务的飞行,在她走向飞机的那一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0-29 22:45:22

1964年,一名28岁的女飞行员正准备踏上执行绝密任务的飞行,在她走向飞机的那一刻,突然有人将她拉到一旁的相机前,她微微整理了一下头发,带着一丝笑意问道:“还要拍照吗?”旁边的人却语气凝重地回应:“这是遗照。”   (信息来源: 2024-02-28 央视新闻 ——《原子弹爆炸后驾机冲向蘑菇云!执行任务前,她曾拍下“遗照”》)   1964年,大西北的荒漠深处,一位年轻的女飞行员站在照相机前,嘴角带着一抹浅笑。   然而,摄影师却面露凝重,吐出两个字:“遗照”。   她叫张连芳,28岁,是中国空军最优秀的飞行领航员之一,战友们都叫她“指南针”。   而此刻,她即将执行一项绝密任务,一项可能让她再也无法返航的任务。   临行前,领导神情严肃地向她交代,第一,要保密,任何时候都不能透露半个字,第二,有生命危险,必须立下生死状。   面对生死考验,张连芳没有丝毫犹豫,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啪地敬了个礼。   几天后,张连芳被送往马兰基地,一下飞机就被带去拍了那张特殊的“照片”。   很快,她知道了自己此行的目的,驾驶飞机靠近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进行空中取样。   彼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着原子弹技术,而空中取样是研究原子弹的重要环节。   国外常用无人机采样,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这项技术,所以只能派最出色的飞行员驾驶飞机去完成这项任务,风险很大。   面对这么难的任务,张连芳没有退缩。   她深知,自己肩负着祖国的期望,肩负着让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子的重任。   而张连芳的任务,是在“蘑菇云”升起后,尽可能靠近取样,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为了确保安全,张连芳不仅完成了飞行训练,还主动加入了运输队,帮忙运送物资,这样也能锻炼自己在恶劣天气下的飞行技术。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震撼了世界。   而此时,张连芳早已穿戴好防护服,驾驶着飞机,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那片“死亡之云”。   她驾驶着飞机,一次又一次地冲入“蘑菇云”,全然不顾自己正在遭受着致命的辐射。   张连芳顺利完成任务,安全返回了基地,科学家们也顺利获得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几天后,张连芳的头发开始一把一把地掉。   没多久,这位28岁的姑娘就变成了一个“光头”。   面对战友们关切的目光,张连芳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解释。   在她心里,祖国的强大胜过一切,个人的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1965年,中国准备进行首次飞机空投原子弹试验,需要再次进行“蘑菇云”取样。   领导看着张连芳的光头,面露难色。   “还是我去吧,我有经验!”   张连芳主动请缨,再次驾驶飞机,冲向了那朵“死亡之云”。   两次空中取样任务后,张连芳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辐射伤害。   更让她担心的是,她可能再也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   医生,我没法怀孕了,你得帮帮我!   一年后,张连芳焦急地找到医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在执行任务期间,张连芳和同样是飞行员的张文波恋爱了。   两人聚少离多,但感情却十分深厚。   如今,她却因为任务,可能无法为心爱的人孕育孩子。   医生给张连芳开了一些抗辐射的药,还让她多运动,多出汗。   要是治不好,咱们就分手吧,不能拖累你。   张连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张文波握着她的手,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连芳身体慢慢好起来了,后来还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为了纪念那段特殊的日子,夫妻俩给女儿们分别取名为“张西验”和“张鸿雁”,“西验”代表着中国原子弹的试验成功,“鸿雁”则代表着两人之间跨越千里的书信传情。   直到1990年退休,张连芳才向家人透露了自己当年执行的绝密任务。   2020年,张文波因病去世。   这对夫妻相濡以沫几十年,最终还是阴阳两隔。   如今,88岁的张连芳独自一人生活,但她依然乐观开朗。   在央视的采访里,王宁问她:“您这是因为放射性的元素掉的头发您都不怕。”   张连芳微微一笑,淡淡地说:“想到是我们国家有原子弹了,我都没想我自己快要死了,我那时候就这样,很少想到自己!”   是啊,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像张连芳一样的英雄们,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记住和尊敬!

0 阅读:9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