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却被上级狠狠地羞辱:“你不就是个县委书记吗?你约我十次,我能见你一次,你就该烧高香了!”面对这样的侮辱,陈行甲选择了沉默,一年后,他毅然辞官归隐,在离开前,他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领导,也不一定就是好人。” (信息来源:2024-03-18 中国国情 —— “铁腕书记”陈行甲5年把4个县领导、9个局长送进牢房) 你就是个县委书记,我是州委书记,你叫我十次,我见你一次就已经给你面子了! 这句话像一记闷棍,重重地敲击在陈行甲的心上,也敲碎了无数人对于“官场”的幻想。 这个被上级指着鼻子骂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彼时被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陈行甲。 讽刺的是,这位“父母官”正在为汇报扶贫工作四处碰壁,而迎接他的却是权力的傲慢和冷眼。 陈行甲是谁? 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发展,但最终选择去了湖北的巴东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决定在那里扎根。 那时候的他,充满激情,决心要让这片土地焕然一新。 50万人口,17万贫困人口,数字背后的辛酸与苦楚,他感同身受。 一上任,陈行甲就显示出了干练的风格。 走访调研,深入基层,他亲眼目睹了贫困的根源,也看到了官场的顽疾。 几十万、几百万的贪污受贿,500多处违章建筑,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和贪婪的欲望。 反腐,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战斗。 威胁、恐吓、孤立,各种手段接踵而至。 有人劝他“做人留一线”,有人提醒他“注意安全”,更有人暗中调查他的住址,试图将他拉下水。 来自上级的压力,更是难以言喻。 陈行甲曾多次向上级汇报工作,却被拒之门外,甚至遭受辱骂。 更令人心寒的是,在他患上抑郁症需要治疗时,巴东县长竟然落井下石,向上级打小报告,试图将他赶下台。 陈行甲面对压力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勇。 他顶住压力,将87名贪官污吏送进了监狱,其中甚至包括巴东县的前任县长刘冰。 在权力的游戏场中,他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坚守着内心的正义与良知。 最终,在仕途一片光明之时,陈行甲选择了急流勇退。 州级领导干部人选的任命通知书,被他轻轻放在一旁。 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一句:“我当县委书记的时候,我身边的二把手、三把手,甚至下边的下属领导们,现在都已经进去了,他们如今的下场,都和我有关,因为我不要命,没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离开官场,并非意味着放弃理想。 陈行甲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公益领域。 2017年,他在深圳成立了“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发起了“联爱工程”,致力于救助大病儿童及其家庭。 新冠疫情爆发后,他又立刻启动了“传薪计划”,为那些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的英雄们的未成年子女提供长期的教育和关怀。 从救助病患到关爱英雄后代,陈行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顶”。 2020年,陈行甲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进了《在峡江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一书。 书中,他毫无保留地披露了官场上的种种黑暗与斗争,也展现了自己对理想的坚守和对公益的热忱。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读完此书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激情如火,纯真似婴,嫉恶如仇!” 这12个字,是对陈行甲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对他人生最好的注解。 陈行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选择与坚守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就算在黑暗中,也要向着光明;就算在泥潭里,也要不忘初心。
一次,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汇报工作,却被上级狠狠地羞辱:“你不就是个县委书记吗?你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0-29 21:50:15
0
阅读:663
统一中华
这样的人,就要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