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河北盐山大地主孙仲文为了向八路军示威,竟然将被俘的重伤将领杨靖远司令员铡成三段,他甚至砍下杨司令员的头颅,鲜血淋漓地悬挂在自家大门之上。 (信息来源:2015年04月23日 大众日报 —— 杨靖远:“不打败日寇不割髯!”) 1938年,华北平原,抗日烽火熊熊燃烧,日寇铁蹄肆虐,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在冀鲁边这片土地上,八路军正积极开展敌后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然而,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却有人为了私利,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盐山县,一个名叫大赵村的地方,住着一位名叫孙仲文的大地主,良田千亩,家财万贯,在当地可谓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抗战爆发后,孙仲文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产,也为了在这乱世中捞取更多的好处,纠集了一帮闲散人员,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民团武装。 起初,孙仲文打着“自卫”的旗号,对外宣称是为了保护乡亲,抵抗土匪,实际上,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抗战嘛,说白了就是利益再分配,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分到更大的蛋糕,与其跟着国民党或者共产党后面喝汤,不如自己拉起队伍单干,说不定还能趁机扩大势力,成为一方霸主。 然而,孙仲文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随着八路军在冀鲁边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孙仲文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共产党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让孙仲文这样的地主阶级感到深深的恐惧,他心里清楚,如果八路军真的在盐山县站稳脚跟,那他这些年积攒的家业可就保不住了。 就在孙仲文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也伸出了“橄榄枝”,为了破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国民党积极拉拢地方武装,挑唆他们与八路军作对。 孙仲文这种人,在国民党眼里就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他们给钱,给枪,给官,用尽一切手段拉拢孙仲文,让他成为对抗八路军的马前卒。 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孙仲文彻底倒向了国民党反动派,他开始明目张胆地与八路军对抗,封锁根据地,抢夺物资,甚至还袭击八路军的抗日武装,制造摩擦。 面对孙仲文的挑衅,八路军并没有轻举妄动,共产党人深知,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八路军多次派人与孙仲文谈判,希望他能认清形势,以民族大义为重,停止对抗,共同抗日。 杨靖远,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革命战士。 为了争取孙仲文,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杨靖远不顾个人安危,三次前往大赵村,与孙仲文进行谈判。 然而,孙仲文已经被国民党的糖衣炮弹彻底腐蚀,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他一意孤行,执迷不悟,最终走上了一条对抗人民、背叛民族的不归路。 1938年12月,为了彻底解决孙仲文的问题,杨靖远决定率部对孙仲文发起军事打击,然而,由于情报有误,杨靖远部队在行动中中了埋伏,杨靖远不幸被俘。 面对这位曾经多次劝说自己迷途知返的八路军将领,孙仲文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怜悯,为了报复,也为了立威,孙仲文丧心病狂地将杨靖远杀害。 消息传出,冀鲁边地区的人民无不义愤填膺,杨靖远,这位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孙仲文的暴行,最终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八路军迅速组织力量,对孙仲文残部进行围剿,最终,孙仲文被击毙,为他的罪恶行径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1938年,河北盐山大地主孙仲文为了向八路军示威,竟然将被俘的重伤将领杨靖远司令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10-29 20:44:4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