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国民党军长李觉派人护送我党陈希周去探亲,半路上却遭遇了枪杀,李觉认为事有蹊跷,调查后发现这竟是军统特务的手笔。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李觉) 李觉出生于动荡年代,儿时便经历了家道中落,但这反而磨砺出他坚韧的性格。 从保定军校毕业后,他投身军旅,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能,一步步晋升。 然而,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军阀割据,内战频仍,李觉虽有满腔抱负,却无用武之地。 直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中国短暂的宁静,也唤醒了李觉心中深埋的爱国情怀。 他深知,民族危亡之际,任何党派之争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侮。 于是,他毅然率领部队开赴抗日前线。 在淞沪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淞沪会战,是李觉抗战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内心挣扎的开始。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李觉的部队损失惨重,但军令如山,他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为了补充兵员,他甚至将地方保安团也拉上了战场,然而,这些缺乏训练的士兵,在战场上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成为了炮灰。 目睹着这一切,李觉心痛不已,但他无能为力。 更令他心寒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际,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却愈演愈烈,军统特务更是肆意妄为,将黑手伸向了抗日队伍。 他曾经信任的同僚,因为政治立场不同,成为了敌人,甚至惨遭毒手。 陈希周,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中共党员,因为李觉的信任和保护,得以在军队中开展工作。 他们并肩作战,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 然而,好景不长,陈希周的身份最终暴露,惨遭军统特务暗杀。 李觉悲愤交加,却无处伸冤。他知道,在国民党统治下,正义和公理早已被权力和私欲吞噬殆尽。 抗战胜利后,李觉本以为可以迎来和平,却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更深的失望。 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兑现战前的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排挤异己,打压民主力量,将国家推向了内战的深渊。 李觉看清了国民党政府的真面目,他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 1949年,李觉毅然加入了程潜、陈明仁发起的湖南和平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实现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和平夙愿。 李觉的故事,是抗战时期无数中国军人的缩影。 他们怀揣着报国之志,却不得不面对复杂的现实。 李觉的选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性的光辉。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和平终将到来。
1940年8月,国民党军长李觉派人护送我党陈希周去探亲,半路上却遭遇了枪杀,李觉
麒阁天下事
2024-10-29 19:02: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