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初春,毛主席在上海造船厂视察,忽然停下脚步,他的视线定格在一个熟悉的面孔上,眉头微挑,“你就是红色包打听?”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色包打听”王范) 一个在毛主席口中被称作“红色包打听”的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起伏的谍战片,既传奇又带着时代的悲伤。 他就是王范,一个在革命洪流中奋勇搏击,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共产党人。 王范的一生,并非一开始就与革命紧紧相连。 他出生在江苏如东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小时候经常饿着肚子干活。 十岁那年,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了私塾,但这短暂的求学经历很快就被生活的重担打断。 生活的困难没有让他失去希望,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1926年,有个共产党员引他入了党,从此他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大革命的失败,让年轻的王范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残酷。 他在苏中地区和红十四军一起并肩作战,但最终因为兵力悬殊,未能敌过对手。 他亲眼看到战友牺牲,也亲身感受了革命的不易。 突围后,他辗转来到上海,在人生地不熟的十里洋场,他隐姓埋名,化名张云飞,以码头苦力为生,艰难地寻找党组织。 这段经历,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活动,王范也想给自己一个合法的身份,于是他考进了巡捕房。 他穿上警服后,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他厌恶租界里巡捕对同胞的欺压,更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怒火,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组织巡捕罢工,发动声势浩大的反日游行,成为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这段时间,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也让敌人对他恨之入骨。 革命的道路总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 1932年,因为有人告密,王范被抓进了监狱。 在国民党监狱的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他经受了非人的折磨,老虎凳、辣椒水,各种酷刑轮番上阵,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党的机密。 在狱中,他结识了刘长胜、陶铸等共产党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王范也被释放出狱了。 他重获自由后,马上加入了抗日的队伍。 他将狱中同志的名单提供给党组织,帮助他们重获自由。 后来,他去了延安,到中央党校学习,还担任了党总支的组织委员。 在延安的窑洞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 解放战争时期,王范被调往西柏坡,参与中央的保卫工作。 他和周兴、汪东兴等同志一起护送毛主席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进入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还担任过江苏省体委的主任。 他一直记得自己的使命,勤勤恳恳地为新中国的发展出力。 在上海任职期间,王范坚持原则,强调“抓捕要少,打击要准”,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一些人视为“右倾”。 他因此受到批判,被降职下放。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亲自过问,才使得对王范的不公平对待逐渐停止。 尽管经历了政治上的起伏,王范依旧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经常走访基层,了解大家的困难,关心大家的生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喜爱。 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无论对上级领导还是普通群众,都一视同仁,展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然而,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60年代,王范又受到了打击。 他看着许多老战友和老领导受到迫害,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和绝望。 他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绝笔信中写道:“我跟随党组织已经有41年了,对党对组织从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的事情,真的是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 这字字泣血的文字,展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揭露了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残酷。 1978年,王范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 后来,历史还了他一个清白,也认可了他为革命做的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革命和战斗,但也充满了悲剧。 他的经历值得我们记住,也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思考。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信仰,什么是革命精神。 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王范的一生,贯穿着中国革命的漫长历程。 从贫苦的农家子弟,到坚定的共产党员,从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到新中国的高级干部,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中国革命的艰难过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 他的一生,我们应该永远记得并尊敬。
1956年初春,毛主席在上海造船厂视察,忽然停下脚步,他的视线定格在一个熟悉的面
麒阁天下事
2024-10-26 18:15:22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