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开国少将尤太忠回乡探亲,正好撞见哥哥带着全家出门要饭,当地官员却油光满面,他深感震惊。 尤太忠是河南信阳人,于1931年加入工农红军投身于革命,参与过反围剿,走过长征,因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 尤太忠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并没有念过几年书,甚至连字都认不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尤太忠非常体恤手底下的士兵,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将军而摆架子,就算是普通士兵,尤太忠也能和他们打成一片。 有一次刘伯承元帅有事找尤太忠,却得知尤太忠正在淋雨,而原因竟是因为他的士兵也在淋雨训练,他也就跟着士兵一起在雨中训练。 身边的将领告诉刘伯承:“他这人就是这样,士兵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士兵受苦他也要跟着一起受苦。” 尤太忠除了能征善战、体恤下属外,他日常生活方面也有着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他为人仗义,清正廉洁,不搞特殊,是属于毛主席时代艰苦朴素的人民干部。 在尤太忠荣归故里时,热情的村干部见他老家一幅破旧的模样,便提议给他母亲盖个新房子。 但尤太忠却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搞特殊,最终没有同意这件事。 到了1959年的时候,尤太忠正在北京办公期间,突然收到来自河南老家的信件,信是尤太忠的哥哥寄来的。 哥哥告诉尤太忠河南出现了灾情,母亲已经许多天没有进食了,现在正卧病在床,希望他能回来,不然的话可能连母亲最后一面也见不上了。 收到信后的尤太忠心急如焚,匆匆就赶回了河南老家。 他刚到家的时候,恰好碰见了哥哥准备带着年迈的母亲去乞讨,尤太忠见到这一幕,内心满不是滋味。 但与尤太忠母亲的状况完全不同的是,另一边的村干部却大鱼大肉吃着,也许是因为伙食太好了,他们一个个都油光满面,肥头大耳。 这和骨瘦嶙峋、皮肤黝黑的村民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见到此情此景,尤太忠内心很是愤怒,尽管村干部见到他都很是热情,还解释称正要准备给村民发粮食。 但这些都逃不过尤太忠的眼睛,他将自己目睹的一切都上报给了有关部门,后来在调查之下,这些村干部受到了应有的处分。 尤太忠是出了名的孝顺之子,但他孝顺也有自己的原则,他认为自己的母亲和村民的母亲都是平等的,他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而为母亲谋取私利。 1998年7月24日,尤太忠因病在广州逝世, 这位为新中国成立立下赫赫战功,为新中国建设奉献光阴年华的将军,才真正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他的英魂将激励着青年一代继续努力奋斗。
1959年,开国少将尤太忠回乡探亲,正好撞见哥哥带着全家出门要饭,当地官员却油光
通政录历史
2024-10-28 12:46:01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