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局内竟然有地下党!”当军统局头目戴笠接到这一消息时,他的怒火腾然而起,然而,当他看到名单上的名字时,他忍不住嘴角微扬,李时雨,这怎么可能?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李时雨:戴笠身边的“上校组长”,我党潜入汪伪核心的“窃听器”) 解放后,一位身着戎装的老人,坐在北京的家中,翻看着泛黄的旧照片。 照片中,他身穿国民党军服,胸前挂满勋章,与汪精卫、陈公博等汉奸谈笑风生。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根正苗红”的国民党高官,其实是我党潜伏在敌人心脏长达15年的暗线——李时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惊醒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也点燃了李时雨心中的革命火种。 那年,他还是国立北京法政大学的一名学生,面对国家危亡,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与考验的革命道路。 最初,组织安排他打入东北军内部。 凭借着黑龙江老乡的身份,他顺利成为张学良公馆警卫室主任张学孟的助手。 西安事变期间,他亲历了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并利用职务之便,出色地完成了护送电台等重要任务,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才华。 1939年,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上海成立伪国民政府。 这是一个获取敌人情报的绝佳机会,党中央指示李时雨利用一切机会打入敌人内部。 他假意投靠汪伪政权,并以流利的口才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获得了汪精卫的赏识。 他先后担任伪立法院立法委员、伪上海市党部常务委员兼秘书长等要职,成为汪精卫、陈公博等人的座上宾。 然而,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背后,李时雨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 他如同一台精密的“窃听器”,将汪伪政府的内部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党组织,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0年,李时雨被调往南京,担任伪保安司令部秘书处处长,直接负责处理汪伪政府的机密文件。 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职位,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 但他沉着冷静,利用职务之便,巧妙地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包括日伪军的军事部署、清乡计划等,为新四军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党组织在南京下关车站设立了情报转运站。 李时雨的妻子孙静云也加入了进来,夫妇二人并肩作战,成为隐藏在敌人心脏的红色尖兵。 李时雨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深得陈公博的信任,很快就被提拔为军法处处长,成为汪伪政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严惩了一些欺压百姓的汉奸走狗,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也麻痹了敌人的警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妄图独吞胜利果实,李时雨继续留在上海,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积极策反伪军,为解放上海做准备。 然而,由于形势突变,党中央决定将战略重心转向东北,解放上海的计划暂时搁置。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李时雨沉着应对。 他一面继续潜伏,搜集情报,一面积极寻找机会,争取早日回到党的怀抱。 直到1949年4月,他才终于摆脱国民党的控制,经香港辗转抵达北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革命队伍。 重回解放区的李时雨,终于可以脱下伪装,换上心爱的军装。 回顾自己15年的潜伏生涯,他感慨万千。 他曾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曾面对巨大的诱惑和考验,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仰,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李时雨先后在中共中央社会部、政务院情报总署、军委联络部等部门工作,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晚年的李时雨,将自己传奇的经历写成了回忆录,希望能够激励后继者们继续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李时雨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地下工作者的缩影。 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军统局内竟然有地下党!”当军统局头目戴笠接到这一消息时,他的怒火腾然而起,然而
麒阁天下事
2024-10-25 17:37:06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