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年的一天,陕西宝鸡县令朱炳然前往金台观巡视时,竟意外发现了张三丰用来治瘟

界嘉与过去 2024-10-24 10:39:59

1611年的一天,陕西宝鸡县令朱炳然前往金台观巡视时,竟意外发现了张三丰用来治瘟疫的瓦罐,以及九节藤杖和混元衣等遗物。为此朱炳然不由得吟诗感叹:“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 事实上作为张三丰的隐居之地,他在宝鸡金台观生活了半个世纪,不仅发明了太极拳,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将儒教,佛教和道教融为一体,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奇故事。 虽说张三丰因武侠小说而闻名,但在真实的中国古代史中确有此人。张三丰生于宋末元初,从1294年他前往北岳恒山留下的诗作《悠悠歌》来看,“ 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 可见张三丰在1294年已经48岁了,因此他出生于1246年,当时金朝已灭亡十余年,中原大地进入宋元对峙阶段。 不过张三丰的祖籍在今天的河南开封附近,但从他父辈开始,河南一带早已沦为金朝版图,所以张三丰对南宋是没有感情的。从青年时代开始,张三丰就厌恶传统的读书-参加科举-中榜做官路径,而是选择云游四方。他曾前往老子故里和道教发源地-鹿邑太清宫学习炼丹和修道,还曾北上云中即今天的内蒙古附近,拜海云禅师为师学习佛法,并结识了一生挚友和忘年交刘秉忠。 1266年在刘秉忠的主持下,元朝开始营建大都城并准备迁都北京,时值朝廷急需用人之际,得益于刘秉忠的举荐,张三丰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县令,父亲也被追赠知州和吏部侍郎的官职。1274年刘秉忠病逝,张三丰亲笔写下了《遥挽刘仲晦相公》的挽诗,痛悼“举世谁知我,登朝屡荐人,八盘他日过,清酒奠公神。” 从此张三丰辞去县令的官职,重新开始云游生涯,加之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的关系,元朝官方格外推崇道教,所以张三丰一生也以大元忠臣来自称。 到了元朝中期,已年过半百的张三丰在路过陕西宝鸡金台观时,发现此地“松涛苍润,三峰挺秀,实为仙境之地,” 于是他决定在金台观留下隐居,自号三丰居士,更散尽所有家财重修金台观,增设“修真,朝阳,飞升诸洞,后稷,三官,三清和玄帝诸殿,前为玉皇阁,朱楹雕槛,极为壮丽。” 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金台观三清殿时,因梁柱突然倒塌,导致整个工程被耽误延续数日不成,最后工匠只得把张三丰用过的铁锄板垫在三清殿新建梁柱之下,没想到至此竟起到了定海神针的功效,直到今天这块铁锄板还垫在三清殿梁柱下面,是为金台观一绝。 元末天下大乱瘟疫横行,为了救治前来避难的百姓,张三丰上山采集孩儿菊,晒干后用瓦罐煮孩儿菊水,患者饮完后立即解毒止咳,如果是出现鼻塞症状,就把新鲜的孩儿菊叶放进鼻子里,也能起到“秽气不染”的疗效。不过张三丰使用的瓦罐是翻耳瓦罐,即用来系罐的两耳嵌在罐内,时隔今日这个瓦罐还在,是为金台观第二绝。 但是在张三丰看来,“医之为道也,能活国亦能病国,药之于世也,能活人亦能杀人”,因此为了强身健体,他发明了太极拳,主张靠打拳锻炼而非吃药来增强体质。根据张三丰的设计,太极拳包含道家内丹功,养生家导引术,武术家拳法和军事家兵法,“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 ,共十三个招数,又名太极拳十三式,目前每年宝鸡金台观都会举办全国太极拳比赛来纪念张三丰。 张三丰的书法也很奇特,他练就了用西瓜皮沾着炼丹炉丹灰写成瓜皮书,现在金台观还留有两通张三丰瓜皮书诗碑, 诗曰:“细看山下云深处,信有人间路不通.....求名心在闲难遣,明日马蹄尘土中。” 即为金台观第三绝。 明朝建立后,张三丰已经120余岁,由于他自诩“大元遗老”和“大元逸民”,拒绝明太祖朱元璋的征召,为躲避朝廷官员来访,他就此离开了金台观,再也没有人知道其下落。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当得知张三丰极有可能在湖北武当山,同时为了借神灵宣告所谓靖难之役的正统性,下旨派遣20余万军民和工匠大修武当山,建成大小宫观总计33处,等待张三丰来主持,但还是没有张三丰的任何消息。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后,仍念念不忘寻访张三丰的下落,并册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但张三丰依旧没有现身。在确定张三丰可能不在人世后,明朝官府在金台观为他立下了《张三丰遗迹记》碑,高度评价张三丰的一生为“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烟消丹室空存鼎,花满桃园不见人......全阙几回朝望气,蓬莱何处夜修真”,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