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夷教」的传播:先东传,后北传
温纶说过去
2024-10-08 15:06:26
雍州史话 唐代风气开放,唐廷允许各民族信奉自己的宗教,虽然玄宗一度颁布法令禁止汉人信奉“三夷教”(即外来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但因为外来人口数量较大,他们之间往往以信奉相同宗教为建立社会联系的纽带,因此总体上来看,当时外来的各种宗教均在中原或塞北地区获得了极大发展。
来自今新疆地区的于阗人、龟兹人、焉耆人和高昌汉人多信奉佛教,来自中亚地区的九姓胡(粟特人)和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多信奉祆教(即拜火教)或摩尼教(即明教),来自叙利亚、东罗马的商人、移民大多信奉景教(即基督教东方教会聂斯脱里派)。
除了最早传入的佛教之外,其他外来宗教因政治与文化原因在汉人中的传播力十分有限,再加上许多群体性移居的外来移民多在唐朝边境地区,如河西走廊的敦煌、武威,朔方的“六胡州”,辽西的营州等,因此这些宗教自东传起就有向北方草原地区传播的趋势,唐代中后期的回鹘人信奉摩尼教(西迁后改信佛教),辽金时代的汪古部、克烈部、乃蛮部多信奉景教。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