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领导混迹职场30多年,酒后吐真言,以身边案例讲述往事,颇有价值,与大家分享: 一招鲜,吃遍天,职场上要学会给自己贴标签。 一个人,无论是能干、会说、善写,还是待人接物、统筹协调、口才、摄像、布展、宣传等,要在领导和同事跟前,贴上属于独一无二、区别他人的标签,让大家一有类似的事,就会想到你。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万花丛中一点绿的“标签”区隔了你,让人眼前一亮。 有一个同事A,业务能力很拉垮,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他熟悉上海各三甲医院的科室和大夫,了解各种急病、重症的救治流程,虽然他没有学过医,但多年在医院的陪诊经历,让他有了半个全科医生的水平,加上办事灵活、能说会道,一般人,哪怕是领导,还真不敢得罪他。 因为谁也保不齐会生病,你不生病,还有亲友、家属呢?生了病,找到了他,就算半只脚踏进了三甲医院最好科室的大门,他能用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帮你协调成最难办的事情。 一个经典例子,就是几年前,一个领导的老婆,需要肝移植,要找肝源,他就能七拐八拐,通过各种关系,开了各种证明,协调到了试验肝源,换上去,排异很小,现在术后已经5年。 有这样的同事在侧,虽然业绩不咋样,但谁又能小瞧他呢? 他的“标签”就是“三甲医院综合部主任”,大家拿了体检报告,第一件事就是找他咨询,以后该如何怎样? 还有一个同事B,PPT做的好,各种内嵌、互动修饰工具,再枯燥的内容、再乏善可陈的素材,经他加工,妙手回春,展示出来精彩纷呈,让人眼前一亮; 同事B原本是一名实验员,后因为PPT做的好,去了部门办公室,后又去了团委、机关,现在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专门负责公司的宣传、展示。 他身上的标签就是“PPT大王”,想到高层次会议上展示PPT,最好找他修饰一下。 同事C,实验员,几十年如一日,擅长做分析标样(标准样品),做过分析的朋友都知道,做标样的过程很繁琐、很复杂,需要百倍的耐心;标样是标定样品浓度的样品,用于分析之用,一般人避之不及。 同事C心细如发,多年就沉浸实验室,成了一位受人尊重的老法师。 他身上的“标签”就是,他踏实认真,他分析出来的数据,无可置疑。 这位退休领导说,不要千招会,只要一招精;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朝一个地方痛击。 换句话说,就要在职场上,不要急于补短板,而是要善于打造长处,让长处更闪亮,这样才能在职场形成自己的标签,才有谈判的筹码。 大家觉得,这位退休领导的“标签”理论有道理么? #细说退休事# #退休话题探讨# #畅聊退休人生# #退休心得分享# #轻松聊聊退休# #探讨退休经历#
一位退休领导混迹职场30多年,酒后吐真言,以身边案例讲述往事,颇有价值,与大家分
草根闲聊生活
2024-09-28 10:43: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