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匈奴·浑邪部」到「铁勒·浑部」
温纶说过去
2024-09-27 13:30:23
雍州史话 南北朝后期,继匈奴(语系不详)、鲜卑(蒙古语系)之后,自秦汉时代的丁零发展而来的铁勒(突厥语系)逐渐崛起,这个最早作为匈奴的仆从部族而为中原王朝所知的古老部族,其族源可以上溯至夏商周时代的北狄,其族号“狄”、“狄历”、“丁零”、“敕勒”、“铁勒”等都是同一词源的不同音译。
《隋书·铁勒传》记载:“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独洛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蒙陈、吐如纥、斯结、浑、斛薛等诸姓,胜兵可二万。”
铁勒部落联盟包括回纥、薛延陀、契苾、都播、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思结、斛薛、奚结、阿跌、白霫等,主要游牧于“碛北”,即杭爱山及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漠北地区。公元6世纪时,与铁勒源出一脉的突厥兴起,灭亡了蒙古语部族柔然在漠北建立的汗国,并征服了同语系的铁勒诸部。
为了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铁勒诸部先后以薛延陀、拔悉密、回纥为中心凝聚起来,以唐朝为外援,甚至一度归附唐朝,最终于唐朝中期取代突厥建立回鹘汗国。
回纥,又称回鹘,其核心氏族有九个,称为“内九姓”,与回纥唇齿相依、曾加入回纥部落联盟的九个铁勒部落称为“外九姓”,后来扩大到十一个部落。其中,浑部是回纥“外九姓”之一,分布在今蒙古国土拉河上游,7世纪时因不堪忍受突厥统治而南下附唐,被安置于灵州、甘州和凉州一带。开元年间,浑部一部分随回鹘等部落返回漠北,加入了回鹘汗国。
据《隋书》记载,“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而《旧唐书》则称:“铁勒,本匈奴别种。”无论是“苗裔”还是“别种”,许多中原史料都认为铁勒的祖先是匈奴人。而铁勒真正的先祖应该是与匈奴并列的丁零,但在东汉后期匈奴政权崩溃后,应该有部分匈奴人留居于漠北,与丁零人错落杂居,经过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南北朝时期的铁勒部落联盟。
在敦煌和中亚古文献中,浑部一般写作Qun、Xun、hūn或huna,在突厥语中有“力量”之意。结合浑部的名称,可以推测其应是匈奴(Hun)的直系后裔。
据《浑瑊碑》记:“公讳瑊,字某。其先夏姒之后为淳维,汉刘之代为浑耶,或强为与国,分以保或姓。”又《浑偘碑》记:“公讳偘,字复贵。其先姜姓之后,汉郡浑邪王之裔。始居于崤北,后迁于河南,今为代人,为山西右族。”这两方记述浑部名人的唐碑都说浑部为匈奴浑邪王部后裔,也能证明浑部与匈奴存在直接的族源关系。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