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
温纶说过去
2024-09-27 13:06:47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即派大将徐达北伐,迅速占领北方,以元顺帝为核心的蒙元统治集团退出大都,短暂停驻于漠南的开平府(元·上都)与应昌府(弘吉剌部·鲁王城)后,又越过大漠向北退却至漠北的哈拉和林(成吉思汗至阿里不哥时期的蒙古汗国都城,元朝岭北行省首府)。
虽然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但蒙古统治者仍以“元”为国号,统治塞外草原地区,明朝称其为“北元”或“残元”。在明朝的持续打击下,黄金家族统率的蒙古本部(鞑靼)日益衰落,而蒙古高原西部由“林中百姓”发展而来的瓦剌诸部则强盛起来,至绰罗斯部首领也先时自封为太师,凌驾于汗权之上。1453年,也先在给明朝的国书中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
15世纪末,黄金家族的达延汗统一鞑靼,并向西驱逐瓦剌,被称为蒙古的中兴之主。1488年,达延汗在给明朝的国书中自称“大元大可汗”,“达延汗”即“大元汗”。他将蒙古划分为察哈尔、乌梁海、喀尔喀、土默特、永谢布、鄂尔多斯六个万户,并分封子孙世袭其位,基本上奠定了后来蒙古部落的分布格局。
至明末清初,察哈尔、土默特、永谢布、鄂尔多斯四部发展为明末的“漠南蒙古”,喀尔喀则发展为“漠北蒙古”,西迁的瓦剌则被称为“漠西蒙古”。
漠南蒙古即被明朝所称的“鞑靼”,其地东起大兴安岭,西到贺兰山,南至长城,北抵戈壁,基本上相当于今内蒙古的范围。在漠南蒙古中,察哈尔部为可汗直领,实力最强,其他部落的万户也是达延汗的子孙,听命于察哈尔部大汗,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16世纪后半叶,土默特部万户俺答汗崛起,甚至一度统一漠南诸部。
1604年,蒙古汗国第35任大汗林丹巴图尔即位,称“呼图克图汗”,史称“林丹汗”。林丹汗力图重振汗权,统一蒙古,恢复成吉思汗的伟业。他四处征战,讨伐诸部,几乎征服了漠南蒙古所有部落,又颁布《图们汗法典》以约束诸部,其势力范围“东起辽东,西至洮河”“众可四十万,有八大部”,一度成为明朝与后金之间一个重要的军事力量。
然而林丹汗凌弱诸部,在蒙古内部不得人心,因此许多部落归顺后金及其后身清朝,清朝得以统一塞北,消除了其掣肘之患,在与明朝的对决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呼舒河谷草原上的「查干浩特」(蒙古语意为“白城”)故城是察哈尔部都城,由林丹汗修建,城址包括夯筑的内城、外城,四角设角楼,外侧有护城壕,东面与南面各开一门,南门外有瓮城,门内有中轴道路,北端有大型建筑基址。
图源
0
阅读: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