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毛主席接见钱学森,并问道:“我们的导弹能打到夏威夷吗?”钱学森的回答让所有人震惊。 钱学森在归国之初,便肩负着建立新中国国防工业的重任。 1955年,当他满怀壮志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中国在导弹研究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局面,钱学森深知,唯有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掌握先进武器的核心技术。 当时,陈赓大将曾试探性地问钱学森,我们有没有能力发展导弹。 钱学森坚定地回答:"有!只要下定决心,中国人完全可以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导弹,而且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钱学森相信,只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再大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为了实现导弹研制的目标,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应运而生。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导弹研究的机构,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他马上召集了150多名尖子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让钱学森颇感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虽然大多数并非学习导弹专业,但他们怀揣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凭着必胜的信念,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当时,苏联曾承诺向中国提供导弹技术援助。 苏联专家的到来,为第五研究院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中国科研人员虚心向他们学习,努力掌握导弹研制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1960年,赫鲁晓夫突然下令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并带走了全部技术资料。这无疑给中国的导弹事业带来了巨大打击。 但钱学森和他的团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白手起家,从头开始。 1964年2月,钱学森再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那一天,毛主席特意邀请钱学森来到中南海的卧室,与他促膝长谈。同时受邀的,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毛主席虽身居庙堂之高,但他对三位科学家十分尊重,待之如宾。 据钱学森后来回忆,毛主席当天身着一身青灰色的中山装,神态谦逊而亲切。 交谈间,毛主席对科学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国防尖端领域的最新进展。 话题很快转到了导弹研究上,毛主席直截了当地问钱学森:"我们的导弹现在能打多远?能打到夏威夷吗?" 钱学森思索片刻,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铿锵有力地回答:"主席,我们的导弹不仅能打到夏威夷,还可以飞得更远!" 钱学森的话掷地有声,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此前,谁也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仅十几年,导弹技术已经取得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毛主席听后连连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之情。 他语重心长地说:"搞尖端武器,既要重视进攻性武器的发展,也要加强防御性武器的研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国防体系。" 钱学森完全赞同毛主席的观点。他向毛主席汇报了第五研究院在反弹道导弹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示一定会加倍努力,尽快实现反导防御的目标。 毛主席对此十分满意,勉励钱学森要持之以恒,再接再厉,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两个小时的会面转瞬即逝,但毛主席和钱学森的谈话,却成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段佳话。 而钱学森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仅仅两年后,1966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核导弹,实现了"两弹结合"的战略目标。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核大国俱乐部,在国际舞台上挺直了腰杆。 今天,当我们回顾钱学森和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无不为之动容。虽然他没能亲眼看到中国的导弹飞抵夏威夷,但他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放眼当下,中国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导弹技术更是世界领先。 但我们从未忘记,正是无数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共和国的坚实盾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参考资料: 《毛主席和科学家钱学森在宴会上》来源:中国政协
国之栋梁!向钱老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