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彭德怀在仁和镇视察时,对当地干部怒批道:“老百姓穷得没裤子穿,当干部

同巍聊历史 2024-09-02 16:54:29

1965年,彭德怀在仁和镇视察时,对当地干部怒批道:“老百姓穷得没裤子穿,当干部的住大瓦房?只管自己富,不管百姓苦!”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彭德怀如此生气,当众呵斥公社干部。 一切要从他外出视察时的所见所闻说起。 这年,彭德怀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前往大西南视察。 一天,彭德怀特意来到仁和镇,想要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为何一定要来这里?原因就在于这个镇是交通要道,人数众多且杂乱,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彭德怀随着人群走在小镇的道路上,东张西望,询问着各种物价。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特区随行的同志担心他走累了,就带着他来到当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准备休息片刻, 顺便了解一下当地的发展状况。 公社干部的房子结实又气派,建筑材料用的是当时昂贵且稀少的钢筋水泥以及红砖,屋内干净敞亮,让人一看就知道建房时花费巨资。 房屋的主人身着整齐,出来迎接客人,但因为语言不通,彭德怀特意请特区同志当翻译。 但他并未停留很久,又和随行人员提议:“我们去看看附近的农村。” 公社干部赶紧说:“我陪您一起去吧。” 一行人沿着山路走到一户茅屋前,正好碰到一位老乡从田地干活回来,彭德怀说:“你好啊!老乡。” 老乡看到这群人中有公社干部,连忙打招呼:“同志哥好。” 彭德怀边说边朝屋里走去,老乡赶紧拦住他,神情紧张,一言不发。 彭德怀很是疑惑:“老乡为何要拦在门前?是不欢迎我们吗?” 老乡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是……” 这时,公社干部赶紧在一旁说道:“既然老乡不让我们进屋,那我们还是走吧。” 彭德怀没理他,继续问老乡:“是因为你家里有金银财宝,才不让我们进去吗?” 对方苦笑:“我们哪有这些东西,只是你们实在不方便进去。” 彭德怀不以为意:“没什么不方便的,我们进去看看就离开。” 老乡只好将他们请进屋内,屋檐很矮,彭德怀低头弯腰才走进去。 屋内黑漆漆的,彭德怀适应了一会儿,才看清屋内只有一只土炕,上面也只有一条破被子。 几个灰头土脸的女人坐在土炕上,奇怪的是她们都用被子盖住自己的下半身。 彭德怀想近距离和她们说会儿话,但只要他一靠近,几个女人就连连后退。老乡赶紧过来介绍:“她们分别是我的母亲、婆娘以及13岁的大女儿。” 彭德怀微笑着同她们点头示意,甚至想坐到土炕上与她们聊天。 几个女人瞬间大叫起来,紧紧地抓着破被子裹住身子。 彭德怀以为她们生病了,还特意叫懂点医术的秘书给她们诊断一下是什么病。 但秘书想要走近时,几个女人依然大叫不止,老乡有点生气,想要将他们撵出去。 此时,公社干部赶紧把彭德怀拉出屋,并对他说:“她们不是生病了,而是没穿裤子。” 彭德怀不明所以:“为什么她们不穿裤子?” 公社干部赶忙上前扯谎说:“这是当地人的习惯。” 彭德怀却生气地问道:“你老婆不也是当地人吗?为什么她穿戴整齐?” 在他的追问下,老乡才道出实情:“我们很穷,买不起裤子,只能全家人轮流穿一条裤子。” 彭德怀大怒,指着干部批评道:“老百姓都没钱买裤子,你竟然在镇上住大瓦房! 当官的不为民着想,反而自己享清福。你还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吗?”公社干部被他训斥的羞愧不已,无地自容。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彭德怀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了。 早在1950年,刚建国初他就曾见过一户人家八口人,只有一身衣服的情形。 可没想到时隔15年,有些地区的群众还是没有裤子穿。 他想起自己曾立志要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生活,却始终没能实现,愧疚的同时也气恼自己不够努力。 一年后,彭德怀离开了大西南,重返北京。再后来,也没能有机会再去实现自己的夙愿。 #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1079

评论列表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2024-09-02 17:29

正视历史,奋发图强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