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

诗经岁月往史 2024-07-15 15:34:48

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 1921年,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年仅22岁的李玉堂,弃笔从戎,只身赴军。 然而,当李玉堂看到当时军队的腐败时,他意识到各怀心思的军阀们是不可能拯救中国的,于是仅仅过了半年,他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晋军。 好在三年过后,李玉堂听闻孙中山先生在广东设立军官学校,于是当场终止了自己所有的计划赶赴上海参加初试。 孙中山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让这个20多岁的小伙热血沸腾,于是在毕业之后,他于战场上纵横十余载,早在1932年就升任了师长。 然而在这之后,他的军旅生活并不算顺利,一直起起降降,从中将降为上校,甚至被免职。 最让人愤怒的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李玉堂率领第十军参战。 虽然李玉堂带领的士兵们浴血奋战,但因为敌人人数远远超过我方,因此被迫撤退。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玉堂的上司薛岳判断失误,且救援不及时导致的,然而失败责任却差点被李玉堂所背负。 这件事最终还是通过蒋介石的亲自调查,才查明了真相,否则李玉堂可能会因军法被处以死刑。 几个月过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没有了错误的指挥,李玉堂指挥着他的部下们,抱着全军覆没也要守住长沙的信念,竟然对日军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并且俘虏了2000多名日军,这才守住了长沙城。 之后,上级来进行视察时,看到城内密密麻麻、堆积如山的尸体,不由得感叹李玉堂所在第十军的顽强,称之为“铁军”。 之后的抗日战争之中,李玉堂也是屡立战功,但日本投降之后,他对国民党,迫不及待围剿红军的行为产生了不满。 正好1948年,李玉堂兵败逃亡,蒋介石对此十分不满,向所有人宣布再也不会使用李玉堂。 可仅仅在一年之后的1949年,国民党的势力大减并且无人可用,竟然重新启用李玉堂赶赴海南任副总司令。 而在被国民党罢职期间,李玉堂结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任妻子陈伯兰。 陈柏兰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族,却在幼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接受了进步的思想。 因此,虽然陈伯兰没有直接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一直与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有密切的联系。 在李玉堂陷入低谷时,陈伯兰仍然对李玉堂不离不弃,这时候李玉堂也正好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厌恶的想法,开始接触进步思想。 两个有共同理想的人走到了一起,但这份幸福并没有持续几年,在李玉堂接受海南省副总司令的任命之后,他也暗中联系到了我党准备起义。 最终却因为李云涛没有及时传递党的命令,导致起义开始之前,李玉堂就被蒋介石带往了台湾。 天有不测风云,李玉堂在台湾也没有享受一个安宁的生活,仅仅两年后,因为叛徒的出卖,李玉堂联络我党的情况被蒋介石得知,当即将李陈二人逮捕。 帮自己的丈夫脱罪,陈伯兰独自一人扛下了所有罪名,但最终她的丈夫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1951年的除夕夜,两人一同奔赴刑场,殒命于台北碧潭。 行刑之前,李玉堂带着他的满腔悲愤高呼:“一生为国,今遭污蔑;得此下场,心有不甘!” 1983年,经过党中央和山东省省委的批准,这个还没有来得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前国民党军官,仍然被追认为了烈士。 李玉堂戎马一生,虽投身于国军,干的却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正义之事,从他最后行刑前的呐喊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纯粹。

0 阅读:52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