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延安待了6个月的国民党少将观察员徐复观将一份报告递给了蒋介石,蒋介

云孜聊过去 2024-07-14 16:46:06

1943年,在延安待了6个月的国民党少将观察员徐复观将一份报告递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看完报告后大为震惊,亲自做了批注,并印成小册子,发给少将以上军官。 徐复观年少时一心求学,尤其醉心国学。但在九一八事变后,正在日本留学的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弃笔从戎,不顾危险在日本从事抗日活动。 被遣送回国后,徐复观也一直坚持从事革命工作,后来更是亲自上了战场。 (参考信源:民国春秋1994-06-15——《徐复观受知于蒋介石》) 1943年,一心报国的徐复观到延安待了半年后,就一心想要解甲归田远离政治。徐复观在延安经历了什么呢?又是为何让蒋介石奉其为座上宾呢? 答案很简单,徐复观看出了国共两党的巨大差距。 当时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一些国民党顽固派甚至叫嚣要共产党自动撤销党组织,全面听从蒋介石的指挥。相对应的,延安方面也在猛烈抗议国民党的反共行为。 就在这个国共双方展开政治纷争的时候,徐复观作为到延安的联络参谋,来到了延安。 徐复观很清楚国民党军队的情况,看着热情高涨的延安人民和团结一致的共产党军队,两党的差距顿时一览无余。 首先在民心方面,延安的人民为什么那么拥护共产党?而国统区的人民却像防贼一样对待国民党? 徐复观发现延安的土地都归农民自己耕种,共产党还在一直号召减租减息。 相比较于任由土豪兼并各种势力剥削的国统区,老百姓自然更拥护前者,毕竟谁会不爱戴给自己土地还为自己减负的政权呢? 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从不乱拿群众东西,还会帮助老百姓担水等做一些活计。 即便是毛主席这样的大领导,也从不摆架子,待人始终很亲和。所以延安地区的军民关系非常和谐,这里的老百姓也都会坚决拥护共产党。 反观国统区,因为军纪涣散,国军反倒成了欺压百姓的一大要害。有时候,国军甚至比日军还要凶残,抢东西强抢民女滥杀无辜的举动数不胜数。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自然对国军敬而远之,甚至恨之入骨,国军又怎么会有民心呢? 其次在军队方面,共产党的军队怎么能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做到败少胜多?而武器装备更好的国民党却经常打败仗呢? 徐复观很敏锐的看到了根本问题——兵源,共产党的军队中,都是通过宣传号召,启发人们自觉参军抗日的。战士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上战场时自然会更认真更团结,士气强战斗力也强。 而国民党的军队很多都是随意抓的壮丁,然后临时拼凑在一起。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和敌人对阵,这些人大都会选择消极避战,能跑则跑。即便装备再好,士气不足,战斗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再加上徐复观发现,共产党的将领虽然个个面黄肌瘦,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宏远的志气。 反观国民党将领,认真打仗的人占比太少,更多人都在想方设法贪污敛财以及保全自身,将领尚且如此,仗又怎么能打的赢呢? 最后是在管理方面,共产党这么多人如何做到上行下效团结一致?而国民党却内斗不止呢? 共产党军队统一归属中共中央领导,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而且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人都有着极强的个人魅力。 共产党的军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还极少有贪污腐败的情况,齐心协力向前走,自然实力更强,发展更猛。 国民党军队虽然说明面上都归蒋介石一人指挥,实则分为很多个小组织小团体。蒋介石又一心想要用武力收缴其他军阀的势力,国民党很多将领们既服他又防他,为了保存自身实力根本不愿意出全力抗日,还会互相攻讦。 徐复观越了解越心惊,尤其和毛主席几次接触后,他更加断定国共两党必有一战。而且照现在的趋势看,国民党虽然势大但内部危机重重,共产党虽然势弱却稳步发展,长此以往,共产党必定会全面夺取政权。 可徐复观又是一个坚定站在国民党立场的人,他对此深感忧虑,返回重庆后也一直在宣传自己的主张。 可绝大多数人都只认为徐复观是在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甚至还有人怒斥他灭自己威风。 徐复观忧虑至极又深感无奈,决定解甲归田远离政治。不料就在他动身之前,何应钦听到了徐复观的言论,并将徐复观引荐给了蒋介石。 一心反共的蒋介石对徐复观的观点很感兴趣,不仅直接提拔他为心腹,还要他写一份报告呈上来。徐复观以为看到了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观点让蒋介石答应对党改革。 蒋介石看到徐复观的报告后,震惊之余充满忧虑,还亲自做了批注,并把报告下发给很多国民党高官。 但陈诚等高级官员却对徐复观的观念十分不懈,却当场讽刺挖苦,也蒋介石的改革想法也淡化了不少。 蒋介石虽然重用徐复观,但对他的建议基本不听,还不允许徐复观批评陈诚等老蒋心腹。徐复观干着急但又使不上劲儿,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政坛,改为潜心研究传统文化。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徐复观倒是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积极劝诫蒋介石实施民主政治,最终自然也以失败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徐复观虽然有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但晚年时期一直在为祖国统一号召奔走,这也是他的一大贡献了。 #记录我的2024#

0 阅读: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