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1月21日,郭松龄起兵反奉,下令将拒绝参与的四个师长及三十多个军官枪决,经人劝阻后,这些人被送到了天津李景林处关押。 郭松龄生于清朝末年,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社会惨状,因此便立下将来要参军报国的志向。22岁那年,郭松龄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郭松龄在东北军中崭露头角,迅速攀升至高位。在鼎盛时期,郭松龄不仅是张作霖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东北军内部也拥有极高的威望。 而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也是颇为微妙的。虽然张学良贵为奉系军阀的“太子爷”,但是面对郭松龄这位能力超群的将领,张学良表现出十足的尊重恭敬。而郭松龄也格外欣赏张学良的对外政治立场,认为其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和郭松龄亲自率兵出战,但奈何直系军阀的兵力和装备占优势,最终以奉系军阀的失败而告终。此次战役过后,张学良意识到了奉系军阀必须要进行改革,严惩旧军队中的恶习。 而张学良的计划也与郭松龄不谋而合,在二人的联手下,东北军的状况有了极大地改善,张学良甚至还说出:“郭松龄就是我,我就是郭松龄!”足以见得二人的亲密关系。 然而,正所谓“福祸相依”,随着郭松龄在军中地位越来越高,麻烦也随之找上了门。别看郭松龄是张作霖的左臂右膀,但郭松龄早年是同盟会成员,有着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和追求,而张作霖则是传统的军阀,两者在政治理念上存在根本的分歧。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地盘,因此对奉系内部的分配不公感到不满。再加上张作霖开始逐步对日妥协,在郭松龄看来这是妥妥的背叛祖国行为,其子张学良才能扭转这一局面。 于是,郭松龄便开始打出旗号:“让张作霖下台!推举张学良统领东北!”这番操作下来,可就让张学良“里外不是人”,气得张作霖对着张学良破口大骂,都是你信任“郭鬼子”才坏了事! 随后,张学良便私底下找到了郭松龄,表示如果对内部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跟我父亲沟通,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但张学良并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郭松龄早已“背叛”,已经暗中和冯玉祥、李景林成立了反奉“三角联盟”。 眼看劝说无果,张学良只得黯然离开。而郭松龄也立即采取了行动,于1925年11月21日正式拉开了反奉的帷幕。他首先秘密集结了自己的亲信部队,然后公开宣布脱离奉系,成立了自己的势力。 当然,郭松龄的“反奉之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号召军官们签字“反奉宣言书”的时候,有高维岳等四位师长以及三十多名军官拒绝签字,表示誓死要效忠张作霖。 郭松龄倒也不多废话,直接下令自己的亲信将他们就地处决,但亲信们认为反奉才刚刚开始,此举会扰乱军心。郭松龄经过考虑后,便安排将他们送到了天津李景林处关押。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作霖也立即做好了应对措施。张作霖作为奉系的领袖,深知郭松龄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因此他一方面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则秘密准备军事行动。张学良虽然对郭松龄抱有感情,但在大局面前,他也选择了站在父亲一边,参与了对反叛军的镇压。 郭松龄的反奉行动起初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成功控制了绥中、兴城等地区,并且多次重创了奉军。可是,正当郭松龄的部队势如破竹之时,两个盟友李景林、冯玉祥起了内讧,原本就不稳固的“反奉三角”瞬间破裂。 在随后的战斗中,郭松龄的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他的部下也纷纷倒戈或被捕。在张氏父子的联合包围下,郭松龄的反奉运动很快瓦解。最终在1925年底,郭松龄被迫逃亡,其反奉运动宣告失败。这场运动不仅没有达到推翻张作霖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东北地区的动荡。 郭松龄的一生是充满争议和传奇色彩的,他在东北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以其独特的个性才能,书写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篇章。
冯玉祥这样的人你也敢跟他合作,不死才怪!
忘恩负义
心胸狭窄气量狭小,就为了没当上省督军就反叛,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你郭是小张的人,老张就不能放手用你只能压着你,否则老张嗄了小张接班还怎么用你?赏无可赏升无可升吗?
郭鬼子!小人!打没了东北军精华!小鬼子才有了机会!
不是说郭二鬼子?
小人!
想当军阀没有当成的失败者。
郭匪不知奉帅恩,不知奉帅德,焉能不败。
摊上冯玉祥这个倒戈将军,他能成功才怪。
叛贼,无信无义
背主
郭鬼子,呵呵
郭鬼子
还逃亡!呵呵
凉尸三天
唏嘘个鸡,此等背信弃义的小人死有余辜
冯玉祥这货谁碰谁倒霉
相由心生,气量及其狭小
冯玉祥真是搅屎棍,他在哪,哪倒霉
张作霖为了对付郭松龄答应了日本关东军很多条件,打赢了没有兑现,被关东军报复暗杀。
郭松龄狼子野心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