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渗湿薏苡仁之中医用薏苡仁
薏米作为一种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可以推断早在秦汉时期,薏苡仁就开始应用于中国的医疗活动。《神农本草经》将所载365种药物分成上品、中品、下品三类,其中薏苡仁位居上品之列。
《药性论》唐,甄权所著,原书佚,兹从诸书辑得佚文403条,分为4卷,按《唐本草》药物目次编排。薏苡仁:能治热风,筋脉挛急,能令人食。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昔马援煎服之,破五溪毒肿。《景岳全书》: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 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中药大辞典》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秋季果实成热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