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宫喋血,历史记载却不详,但却拉开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序幕

真益谈谈历史 2024-09-25 16:02:51

秦昭襄王,嬴稷,嬴姓,赵氏。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昭襄王是战国时期秦国最伟大的国君,在位五十六年间,如果说秦国最后统一天下需要一百分的时候,那秦昭襄王就占了八十五分,秦始皇占十分,其他秦王占五分。昭襄王最大功绩就是长寿,使得秦国的国策能够贯彻始终,在他在位期间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几乎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经济和军事基础。

应该说,秦昭襄王登基有很大的波折,是在他国强烈干预下才登基的,因为这秦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昭襄王早年在燕国为人质,一个质子如何为秦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突然去世,无子,为了继任者秦王宗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楚国出身的宣太后(就是芈月)想立公子芾,而惠文后(魏国人,武王之母)想立的公子壮当秦王,但二人都没有成功,因为当时国力最为强大的赵武灵王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公子稷,已经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下回国继位,秦国在屈从赵国的压力,最后立公子嬴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如果赵武灵王地下有知,秦昭襄王在日后长平活埋四十万赵军不知道作何感想。

就这样在公元前306年,19岁的秦昭襄王登基,宣太后听政,魏冉辅政。不想在登基第二年居然发生宫廷政变,这次政变范围牵涉宗室范围之广,朝臣波及之多让人触目惊心,可最后此事在史书在记载并不多,甚至是含糊其辞,仅仅在《史记》里留下了区区30个字:

《史记·秦本纪》载:“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

除此之外,竟然一丝踪迹也没有,要知道,到最后,公子壮(秦惠文王庶长子)等一大批王室子弟遭到大规模屠戮。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秦武王四年,也就是秦昭襄王登基的前一年,当时是秦武王在位,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之子,要说能力,秦武王还是颇有水平,18岁登基,在军事上平定蜀地动乱,击败韩国,甚至在周王畿洛邑城下炫耀武力。在“外交”上结盟魏国,遏制制楚。大秦国力是蒸蒸日上。

秦武王本人崇尚武力,在都城洛邑看到象征天下九鼎的时候不仅跃跃欲试,技痒难耐。关键在于秦武王还是大力士,因此就和当时公认的勇士,齐国人孟贲打赌,看谁能把象征雍州的龙文赤鼎举起来。在《史记-范睢列传》对孟贲有记载:“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而死”。

秦武王让人举鼎,政治意味十分明显,周王铸九鼎而代表天下,如果秦国真有人能迁徙九鼎,那世居洛邑周天子是不是可以废掉,秦国是不是要取而代之。对此,孟贲一再劝阻,并自称自己举不起来,可秦武王执意不听,你举不起来,我可能,结果就是龙文赤鼎太重,秦武王举的时候被大鼎砸断了膝盖骨,当时就不行了,撑了没几天也挂了,死时年仅23岁。无辜的孟贲也因此获罪,被诛杀九族。

秦武王薨世,但他没儿子,他这一系绝后了,王位只能从近支宗室选择,此时最有资格发言的就是秦武王亲妈惠文王后,公元前334年,出身魏国的惠文后与秦惠文王联姻,五年后生了秦武王。而现在儿子死了,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后位子,惠文后决定拥立老公秦惠文王的庶子公子壮为王。从公子壮已经担任庶长的官职来看,他在朝中军中是积攒了一些人望的,在当时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年纪也应该和秦武王差不多。

可问题在于,惠文王太后还有个强大反对派的敌人,就是楚国出身的侧妃芈八子的儿子,公子芾。在惠文王太后看来,当初挨千刀芈八子和自己争老公,凭着年轻貌美以及技术好,生了三个儿子,差一点使得自己后位不保,现在呢,居然想让自己儿子上位,而一旦公子芾,芈八子也就是王太后,和自己并驾齐驱,这是心高气傲的惠文王太后绝对无法接受的,这事绝对不行,想法就是错误的。

可芈八子这么想也没错,谁不想让自己儿子当秦王,再说芈八子身边团结了一批楚系政治小集团,以将军魏冉(芈八子的异母弟)、左丞相甘茂、右丞相樗里疾为首。这些人都力主由公子芾登基。也就是说秦王之位只能在公子壮和公子芾之间产生,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嬴稷最初没戏。因为作为最不受重视的庶子,他正在燕国当人质,可以说,秦王这位置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

嬴稷之所以会跑到燕国去,是因为第一次五国攻秦说起。公元前318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联军兵陈函谷关。秦国就算再能打,也打不过五国联军啊,在这种情况下,秦惠文王嬴驷一方面积极应战,一方面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为了瓦解五国军事合纵联盟,秦惠文王一改对楚国的强硬政策,改为向楚国示好,毕竟五国联军以楚国为主,一方面又选派公子入燕国做人质。

因为燕国与秦国不接壤,分化起来也比较简单。不过是花费几两银子罢了。嬴稷,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秦国的安全踏上了人质的旅途,时年8岁。反正秦惠文王儿子不少,也不在这一个,这也才从侧面说明芈八子对这个亲儿子并不待见。由于这次质燕的行动对秦国完全是“屈辱性”的。也可以想见嬴稷在燕国的生活并不好。在随后的十几年,嬴稷的身份都是人质。

至嬴稷他妈芈八子,在她眼里,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有公子芾和公子悝亲哥俩儿可供选择,嬴稷不在考虑之列,虽然秦国上下无人看好嬴稷。但有一个人很看好嬴稷,此人就是当时战国七雄里最厉害的君主——赵武灵王赵雍。

赵雍见秦国内部为君王大位斗得不可开交,便打算干涉秦国内政,于是派相国赵固赶往燕国,提出赵国愿意派兵接嬴稷回国,并拥护他当秦王。赵雍在这个时候找到嬴稷,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简单,就是从赵国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赵国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与秦国处于作战一线的赵雍是绝对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秦国。可这个时候的秦国经秦孝公、惠文王两代人的深彻变法,国力日渐强大,从五国联军失败就可以看得出来,从外部强攻打趴秦国已无可能。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秦国自己发生变乱。嬴稷在燕国当了十几年的人质,在朝堂没有半点根基,现在赵国扶持“自己人”当秦王,试想秦国国内会有什么反应,公子壮与公子芾等实权派的内心绝对不愿意,就此势必引发秦国内乱,即便没有事情。出于对赵国的感激,嬴稷在“对外政策”上必然倾向于赵国,所以这事无论这怎么看,赵国都不吃亏。到时候秦国完了,赵国就该统一天下了。

可任凭赵雍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个人:芈八子。小瞧了这个女人是整个战国所有君王的最大悲哀。

当这位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见大儿子嬴稷从燕国回来,而且护送还是赵国军队,心里便明白了一大半:赵雍这老小子这时候跑来插一脚,肯定要干涉秦国内政,可毕竟嬴稷也是自己亲儿子,扶持他和扶持公子芾,没有什么区别。但芈八子不能接受的是武力威逼。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要确保王位只能在自己三个儿子的手里,于是在芈八子亲自劝说下,公子芾只能退出,芈八子一派的朝臣元老们也愿意拥护嬴稷上位,为此嬴稷要付出的代价是,由公子芾、公子悝以及魏冉、向戎四家辅政,后来这四家并称“四贵”,在秦国权势滔天。

而对于公子壮一党来说,内有强敌,外无援兵,一点成算都没有了。可公子壮并不愿意认输,此刻还有兵权,于是就想发动武装政变。公子壮计划在嬴稷行冠礼亲政的时候,埋下一支伏兵。把嬴稷解决了之后,再以惠文后的名义召诸宗室大臣,立他为王。

可公子壮还没开始,行动就泄密了,很快就被魏冉屠了满门。而后芈八子也送惠文后上了路陪惠文王而去,至于军内和朝内,凡是跟公子壮走的比较近的大臣们,全部被清洗的一干二净。

秦昭襄王是个意志坚定,理智冷静到绝情的人。登基当年就敢否决宣太后提议,公然跟她对着干了,三年后他加冠后就彻底亲政了,再就是,与其他早年英明晚年昏聩的皇帝不同,秦昭襄王是个越老越清醒、永不言败、坚韧不拔的人。长平之战他都六十多了,还亲自上了战场做总调度,给白起当辅助。白起被赐自尽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他就是这样,没用了就扔,没感情的国家机器。

他虽被大家叫做战国大魔王,但他不是龙傲天,一生犯的错误、吃的败仗也不少,但他从不曾放弃,每次被群殴完总会拍拍身上的灰总结经验、调整战略、修正错误然后再来,比如邯郸之战后第二年他就卷土重来了,让楚魏韩之前打下的战果几乎化为乌有,换个别人指不定真就结束了。绝对是个政治手腕高超、内外政一把抓的英明君主。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