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医生谈肛肠】老年人便秘怎么办?教你几个“通畅”小妙招

老彭提醒您 2024-07-01 15:11:47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可高达80%,且大多数为功能性便秘,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老年人本身的特殊性,老年便秘护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便秘可引起老年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肠梗阻、甚至烦躁,严重的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事件的发生。

二.老年人便秘的影响因素

1.饮食因素 老年人进食减少或由于牙齿缺失致咀嚼困难,进食过于精细,食物残渣相对减少,故大便量也减少,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引发便秘。

2.生理性老化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改变容易发生便秘。随着年龄增大,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唾液腺、胃肠和胰腺等分泌消化酶逐渐减少,使得食物在胃肠的消化时间相应延长或难以消化;腹部和骨盆肌肉乏力,在排便时腹压降低;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反射降低,蠕动减慢。以上生理性改变均可造成大便在肠管停留时间过久,水分吸收过多,大便干结而产生便秘。

3.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或滥用泻药 许多类药物长期应用是引起便秘的因素之一。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同时含有利尿剂成分,由于长期使用都可能引起排便障碍。钙离子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抗抑郁药等的使用,会使肠壁肌松弛,抑制或减弱胃肠蠕动引起或加重便秘。另外长期滥用泻药可降低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排便反射。

4.缺乏锻炼 老年人室外活动减少,特别是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感觉迟钝、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卧床不能下地活动,可致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

5.肛门疾病 老年人有肛门疾病,如痔疮、肛裂、加之肌肉变性退化,肛门括约肌无力排便,引起粪便嵌塞。

6.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大多伴有多种老年性疾病,慢性疾病如患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患者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导致无力排便或排便有恐惧感,有意抑制排便,引起便秘。慢性病程越长,便秘的发病率越高,以糖尿病、脑卒中伴发便秘者为甚。

三.如何预防老年人便秘?

1.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让老年人充分认识到保持 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增加排便肌力量和协调性。一般早晨睡醒后肠道蠕动增强,有利于排便,可鼓励晨起排便,或晚餐后排便,不论能否排便,均定时如厕。大便时取坐位,不宜用蹲式,站起时要缓慢。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也不要轻意放过任何一次便意。

2. 正确的摄食 增加食物的花样、种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玉米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鼓励多饮水,每日清晨空腹和睡前饮温开水200-300ml,建立口-直肠反射,活动20分钟后做排便动作,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ml。

3. 适量运动 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做操、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每日行肛周舒缩运动,即有意收缩肛门和会阴5s,再舒张5s,反复10次,每日练习3次,以增加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肛提肌的随意收缩能力,保持排便通畅。

4. 实施腹部按摩护理 患者平卧,以右手平放在患者腹部,绕脐周做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能耐受为度,由轻到重,稳定而持续。每次15 min,早晚各1次。

5. 心理护理 应多与人沟通,以增强其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消除恐惧焦虑心理,使其具备最佳的治疗与康复心理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爱生活。

6. 药物干预 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易引发便秘的药物及其危害性,引起患者的注意,必要时给予更换。便秘顽固的患者应采取交替使用各类泻药,使用缓泻剂可以暂时解除便秘,但长期使用是导致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其机制是服用缓泻剂后结肠内容物被彻底排空,随后几天无足量粪便刺激正常排便,没有排便又再次使用缓泻剂,如此反复,会使结肠的正常排便反射失去作用,反射减少,造成结肠扩张迟缓,这样结肠就只能对缓泻剂、栓剂等强烈刺激做出反应,产生对缓泻剂的生理依赖,失去正常排便功能,导致慢性便秘。

7.中药穴位贴敷 便秘可应用外用药物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一般常用的选取部位有神阙、足三里、气海等穴位。每次贴敷6-8h,注意贴敷时间勿过长;贴敷过程中需注意皮肤是否出现过敏、破溃的皮损,若有异常及时停止贴敷并用药治疗;敷贴时需注意贴敷平整,不可过度牵拉皮肤,影响正常活动。(宁波市第九医院 肛肠外科彭联明 主任医师)

1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