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作为皇子被外放到边境当监军,当然是处罚。
《史记 秦始皇本纪》: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扶苏为什么被秦始皇外派监军?
主要原因就是秦始皇准备焚书坑儒,焚的是六国史书,坑的是术士,触犯法禁的术士有460多人在咸阳被活埋,全国都知道这事。
扶苏劝说秦始皇:天下平定不久,远方百姓尚未平安,儒生都学习和效法孔子,现在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乱。
秦始皇很生气,于是派扶苏到北方的是郡去做监军,负责监视蒙恬。
秦始皇要注意这个因果关系,秦始皇大怒,才把扶苏派到上郡当监军的。
都大怒了,这肯定是处罚。
一般来说,皇子要在政治中心参与政治的,很少远离政治中心在外带兵的皇子。
而且扶苏还是长子,很有可能是将来的继承人,扶苏是在公元前212年被外派到上郡,直到秦始皇去世也没有将他召回。
秦始皇只是在临死前下了一道诏书给扶苏,内容是:
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
扶苏这个诏书内容说得非常含糊,只是让扶苏到咸阳参与葬礼与安葬,还不是主持,也不是让扶苏继承皇帝之位,这种诏书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到底扶苏是不是继承人,其实是有疑问的,秦始皇至始至终没有明确扶苏的继承人之位。
这很重要,包括扶苏自己,以及扶苏身边的人,都不确定秦始皇是不是把扶苏当成继承人,这对后来赵高等人矫诏逼死扶苏很重要。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私自扣下了本来要发给扶苏的诏书,说服胡亥与李斯,一起拥立胡亥为帝,并且以秦始皇的口气伪造了一封诏书发给扶苏,内容是这样的: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沙丘政变大意是: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
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
这封信的内容很重要,涉及到杀扶苏的理由,总体来说有两点:
1、扶苏与秦始皇政见不同,多次上书。
2、扶苏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心生怨恨。
尤其是后一句,说明想当太子,肯定是留在京城这个政治中心的,远离政治中心,基本上是无望当太子了。
扶苏看到赵高等人的矫诏,为什么不申辨直接就选择自杀了?
扶苏与蒙恬主要有三个原因:
1、秦法严苛。
秦朝法律非常严苛,一般人轻易不敢以身试法的,秦孝公变法的时候,太子犯了法,商鞅就处罚了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割掉鼻子,一个在脸上刺字。
秦法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在秦始皇下诏书赐死扶苏,扶苏能做什么?
什么也做不了,有人说扶苏有兵权,可以率军造反。
首先,扶苏是监军,监军就是监督领兵的将领,防止这些人犯法或造反,扶苏是来监视蒙恬的。
监军有部分兵权,蒙恬也有部分兵权,除非扶苏和蒙恬共同起兵,才有可能调动军队。
但是想要造反,手底下的军队是否愿意也是一回事,秦法严苛,一人犯法,全家连坐,像私斗这样的事,秦人都不敢参与,处罚太重,如果造反,是诛三族的重罪,有多少人敢跟着一起反?
秦法严苛2、扶苏明白自己被贬的原因。
扶苏为什么被贬到上郡监军,不就是因为他与秦始皇政见不同,老是上书劝谏,导致秦始皇大怒,说明秦始皇对扶苏有怨恨了。
赐死扶苏的诏书也说明了这一点,扶苏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从理论上说,秦始皇赐死扶苏这事是合理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扶苏自己也说道,父亲要赐死儿子,要什么理由?
既然不需要理由了,那接到秦始皇诏书的扶苏,敢不服从吗?
3、扶苏并不知道秦始皇已死。
扶苏并不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如果知道,他肯定不会自杀,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扶苏、蒙恬不知道秦始皇死了赵高等人虽然是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除是内容是伪造之外,其它都是真的,包括笔迹,秦始皇下达的诏书,并非全部是秦始皇本人写的,有一部分是赵高和李斯写的,这两人都是秦朝的大书法家。
那么伪造的诏书笔迹同样出自这两人,从笔迹和印玺来看,诏书都像是真的一样,扶苏与蒙恬都没有怀疑过诏书的真假,其实这就是一封真诏书。
既然是真诏书,扶苏和蒙恬敢不自杀吗?
蒙恬只是疑惑秦始皇为什么要杀自己,请求申辨一下,而扶苏直接就自杀了,几乎没有犹豫,这说明诏书在他们看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