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7年,宋太宗没立下遗诏就驾崩了,风韵犹存的李皇后当即就把宰相吕端召入宫来

赢梯说事 2024-10-27 19:38:44

公元997年,宋太宗没立下遗诏就驾崩了,风韵犹存的李皇后当即就把宰相吕端召入宫来,她的心思昭然若揭……   “皇上有废太子改立的遗诏,还请公公随我去取来。”看着丝毫不掩饰自己小心思的李皇后和太监王继恩,吕端缓缓说道。   听闻此话,李皇后和王继恩都兴奋不已,王继恩没多想就跟着吕端到中书画阁,结果被吕端设法将其锁在里面,并动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跟随发动政变的军队势力。   做好这一步后,吕端才走到李皇后面前,此时太子赵恒也赶到了太宗榻前,成功保住了自己继承人的身份。   当看到太子的那一刻,李皇后才知道自己是真的败了,可还是不解太子是怎么知道皇上的情况?明明他们已经做好了保密工作,此时吕端露出了得逞的笑容。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很多五代十国的官员都投入了赵匡胤的麾下,吕端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吕端承袭父亲职位,在基层磨炼多年,在赵光义时期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获得赏识,甚至在60岁时与寇准同为当朝宰相。   997年,赵光义病危,李皇后就意识到若不是自己的儿子登基,那自己的地位势必下降。   然而她的儿子赵元佐虽然是大皇子,但在赵光义对自己兄弟赵延美各种敲打时,与赵延美走得很近的赵元佐也受到了刺激,一时变得呆傻。   也正是赵元佐的呆傻,让三皇子赵元侃捡了漏成为皇太子,甚至为了防止赵元侃被什么邪祟附身,赵光义还给他改了名字,是为赵恒。   赵恒并不是李皇后所出,因此李皇后就生出了扶持赵元佐上位,自己垂帘听政的想法,在赵光义病危时,故意将赵恒支开。   并且他们的势力将太宗寝宫重重包围,就等太宗驾崩后,立马发动政变,可惜这一切计划被吕端破坏。   在见到李皇后和王继恩却不见太子赵恒后,他就明白了太子被这两人故意疏远了。   于是他就悄悄在自己的玉笏上写“大渐”二字,让人送到太子府中,随后开始他的一系列表演。   赵恒看到吕端的玉笏,顿时也明白了意思,马上飞奔到太宗寝宫门外,但遭到多次阻拦,他也不管了直接冲了进去,来到太宗御前。   看到太子来了,大家就有了主心骨,李皇后等人的政变阴谋也就不攻自破,吕端的这一举动可谓是力挽狂澜。   赵恒登基后,第一次朝见时他坐在帘子后面,众大臣一看帘子后面有人就赶忙跪拜并高喊:“吾皇万岁!”   唯有一个身材肥胖的人还站着,不仅不拜,还走到帘子旁边探身往里看,见真是赵恒才退步跪下高呼万岁。   大家都被他这严谨的举动震惊到了,果然“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话不是夸大,也正是他这种严谨的处事风格,让他被推为宰相之首,居于寇准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赵光义对弟弟赵延美各种忌惮,故意让他担任开封府尹兼中书留守京城,自己则要亲征太原,攻打北汉。   赵延美看不出皇兄的意思,还美滋滋地想要表忠心说“一定要保卫好大后方”之类的话。   当时作为他的判官的吕端就看出了端倪,赶紧劝赵延美提出扈从左右,为皇上分担。   因为皇帝亲征,最怕的后院起火,当年杜太后叫来赵匡胤五兄弟,要求他们的继承皇位的顺序是兄终弟及,赵匡胤之后是赵光义,接着是赵延美,才到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   之后就将这份承诺放入金柜中,派专人守护,这就是“金匮之盟”。   可是赵光义继位后,并不想传位给赵延美,反而处处针对,这次让赵延美留守京城就是试探赵延美的忠心。   赵延美经过吕端一点拨,瞬间就明白了,于是拒绝留守京城,主动请求从征,让赵光义很是高兴,吕端也进入了赵光义的视野中。   参考信息: 趣历史网:北宋宰相吕端的一生都经历过什么?他的结局如何

1 阅读:493
评论列表
  • 2024-11-21 04:24

    金匮之盟 怕不真,估计是口头约定,而且赵二及赵恒也是个废物点心,赵德昭或赵德昭都比赵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