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国医大师的养胃法则:不靠补品和吃素,关键在这3物

柚子来看趣事 2024-11-11 14:19:03

参考资料:

1.罗向霞,王煜,柳树英,等.王自立主任医师调中焦护脾胃思想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6,29(08).

2.张文林,王自立.王自立主任医师“脾色环唇”经验探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02).

3.李初谊,李竞,王煜,等.王自立主任医师中医反治法的运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05).

在中医脾胃的领域中,国医大师王自立的成果犹如一座座巍峨的丰碑,在陇原大地乃至全国中医界都熠熠生辉。不仅在中华中医药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作为中医脾胃的大拿,他的影响力和学术思想也如同涟漪般扩散到整个中医界。

王自立大师于1936 年,出生在甘肃省泾川县的中医世家。从小就成长于弥漫着药香的环境,父亲王子隆身为当地名医,其诊所内患者的赞誉声与求诊的人流,让王自立自幼便对中医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在父亲的启蒙与悉心教导下,《医学从众录》、《医学三字经》等中医经典成为他童年的挚友,天赋与勤奋在他身上完美融合,令父亲满怀欣慰与期待。

1952 年,年仅16岁的他踏入兰州卫生学校,开启了系统学习医学的征程。1954 年毕业后,他踏入甘肃省中医院,犹如一块海绵,在工作中踏实苦干、勤奋学习,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里尽情汲取养分。工作之余,他埋首于中医典籍之中,学识与临床能力如春笋拔节般迅速提升。

1958 年,他被调干至北京中医学院深造,在这六年的时光里,他有幸得到秦伯未、董建华、刘志明等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的悉心指点,中医基础理论得以系统夯实,临床诊疗水平更是日新月异。站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他毅然决然地回归贫瘠的大西北,投身于甘肃省中医院临床一线工作,为日后成为陇原中医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深入研究中,王自立大师在脾胃病领域独树一帜,创新理论层出不穷。他首创 “运脾思想”,深刻认识到 “脾以运为健,以运为补”,打破了传统脾胃病治疗的思维局限,开创了全新的治疗领域,并成功研发 “运脾颗粒”;他提出的 “柔肝思想”,为脾胃病与肝脏相互关联的病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脾色环唇” 中医诊断辨证理论,更是丰富了中医诊断学的宝库,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全国中医脾胃病学术的创新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此外,他作为全国最早倡导人之一,积极参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组的创建工作。在 20 世纪 80 年代于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中医脾胃病学术大会上,他主导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对应中医病名为 “胃痞”,这一成果被郑重写入中医内科学教材,沿用至今。

在王自立大师的众多诊疗事迹中,有这样一位患者令人印象深刻。患者赵路,是一位 45 岁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的生活节奏快如疾风,应酬频繁,饮食毫无规律可言。常常是早餐匆匆应付,午餐在会议中囫囵吞枣,晚餐则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大鱼大肉、辛辣油腻之物充斥着他的餐桌。

长期如此,他的脾胃功能逐渐紊乱。最初他只是偶尔感觉胃脘部隐隐作痛,伴有轻微的胀满感,他以为只是工作劳累所致,并未放在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日益加重,疼痛变得频繁且剧烈,如刀绞般折磨着他,胀满感也愈发强烈,仿佛胃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撑胀得几近爆裂。同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的症状,身体也日渐消瘦,精神日渐萎靡不振。

他四处求医,遍访各大医院,进行了胃镜、肠镜、腹部 B 超、血液生化等一系列详细的检查。胃镜检查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黏膜充血、水肿,有多处糜烂灶;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稍高,提示有轻度炎症反应。虽然情况不严重,但他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他尝试了各种西药治疗,然而症状却如顽疾般难以根除,总是时轻时重,反复无常。

在百般无奈之下,他听闻了王自立大师在中医脾胃病治疗方面的卓越声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就诊。王自立大师见到赵路时,他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痛苦与疲惫。大师先是仔细询问了他的生活习惯、工作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历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接着,大师为他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诊断。观察其舌苔,发现舌苔黄腻,中部厚积,犹如一层污垢覆盖,这表明脾胃湿热之象明显;切脉时,脉象弦滑而数,显示出脾胃气机不畅、湿热内蕴、气血瘀滞的脉象特征。综合这些症状和体征,王自立大师判断赵先生的脾胃病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气血瘀滞于胃脘所致。

针对赵路的病情,王自立大师制定了一套独具匠心的中医治疗方案。赵路按照王自立大师的处方服药一段时间后,病情开始出现转机。胃脘部的疼痛逐渐减轻,不再如之前那般剧烈难忍;胀满感也慢慢消散,胃部仿佛重新找回了舒适与自在。食欲逐渐恢复,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他仿佛从黑暗的深渊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对治疗充满了信心,继续坚持服药调理。

王自立为了敏要找到一个让普通民众能够轻松接受的方法,他想到了日常吃的食物,于是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进行了多次实验,终于找到了3种可以称得上养胃的食材。于是,在2017年接受公开的采访时,王自立公开表示:老百姓想要养胃,不靠补品和吃素,可以试着吃这3种食物,它们十分常见且实惠,每天喝上一小碗,保管你身体健康,脾胃不再遭罪……

在王自立大师所推荐的养胃食材中,白术、山药与佛手,都在中医养胃的智慧宝库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各自蕴含着深厚的中医养生奥秘。

白术性温,归脾、胃经。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现代人常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之气。白术恰能如春风化雨般,温和地补益脾胃之气,使脾胃运化功能得以增强,仿若为脾胃注入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运化,为身体各脏腑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山药性平,归脾肺肾三经。山药养脾胃,重在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对于脾胃虚弱,无论是脾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还是脾阴虚引发的口干唇燥、胃脘隐痛等,山药皆能发挥其独特的调养作用,不温不燥缓缓地为脾胃补充能量与阴液,促进脾胃功能的平衡与协调。

佛手味辛,归肝、脾、胃、肺经。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脾胃关系密切,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脾胃的升降运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易致肝郁气滞,进而克伐脾胃。佛手辛散苦泄,温通肝经,能有效疏解肝郁之气,使肝木条达,如解开脾胃运化的枷锁,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秩序。当脾胃气滞、胃脘不适时,佛手能理气行滞,使胃气顺畅下行,减轻胃部胀满疼痛之感。

王自立大师精心挑选的白术、山药、佛手这三种食材,从不同角度针对脾胃的各种问题发挥着调养作用。在日常饮食中合理运用,根据自身脾胃状况巧妙搭配,就能在养护脾胃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有效的步伐,让脾胃在这中医养生智慧的呵护下,保持健康活力,为生命的精彩旅程奠定基石。

(注:《88岁国医大师的养胃法则:不靠补品和吃素,关键在这3物》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4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