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知为谁生海棠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扬州慢·淮左名都》抒发了作者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此词开篇的小序用63字介绍了创作此词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等。淳熙三年即公元1176年(宋孝宗年号)冬至姜夔经过扬州城,当时夜里下完雪刚刚放晴,放眼望去,入眼的全都是荠麦。入城后看到的也是满目疮痍,到傍晚又听到城墙上悲凉的号角声,更增添了姜夔内心的伤感,感慨今非昔比,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千岩老人(宋·萧德藻)读了此首词认为体现了《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现在为一个成语意指对国家的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出自《诗经·王风·黍离》。
接下来说此词的正文,正文部分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到姜夔想象中的昔日繁华都市扬州城与实际见到后的鲜明对比。战争使得这座繁华城市造成了无法名状的灾难。下阕写到即便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现在也会大吃一惊,即便再美好的词汇也难表达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扔在,但桥下江水以及倒映的月亮却处处透漏着无声的凄凉,怀念桥边的红芍药不知道每年再为什么人开花。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