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江湖的版图上,铜川这座陕西省行政区划面积最小、人口数量最少的小城常被许多人贴上 “美食荒漠” 的标签。
可当你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保准能让那些小瞧它的吃货们惊掉下巴,就像我,本想着随意逛逛,结果短短一天,肚子上就多了一圈赘肉,硬生生胖了 5 斤!
你说这哪儿是什么荒漠,分明就是藏在西北角落里的美食宝藏之地,生存条件简直 “恶劣” 到让减肥计划全线崩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没来得及把耀州街巷照个通透时,空气中就已弥漫开阵阵诱人的香气,像是这座城发出的甜蜜 “起床铃”。
循着味儿走去,准能瞧见街边热气腾腾的早点摊,那是铜川人一天活力的开篇 —— 咸汤面。
陕西多面食,耀县(耀州原名耀县)有一种,叫盐(咸)汤面,以盐为重,用十几种大料熬调料汤,不下菜,不用醋,辣子放汪,再漂几片豆腐,吃起来特别有味。
盐(咸)汤面是耀县人的早饭,一下了炕,口就寡,需要吃这种面,要是不吃,一天身上就没力气。
在县城里的早晨,背街小巷的人都往正街去,正街上隔百十米就有一家面馆,都不装修,里边摆两三张桌子,门口支了案板和大环锅,热气白花花的像生了云雾,掌柜的一边吹气一边捞面,也不吆喝,特别长的木筷子在碗沿上一敲,就递了过去。
排着长队的人,前头的接了碗走开,后头的跟上再接碗,也都不说话,一人一个大海碗,蹲在街面上吃,吃得一声价儿响。吃毕了,碗也就地放了,掌柜的婆娘来收碗,顺手把一张餐纸给了吃客,吃客就擦嘴,说:“滋润!”……。
这便是贾平凹先生2004年文章《吃面》中对耀州咸汤面的描述。
咸汤面就是耀州人的普通早餐,简易的门面房里摆几张桌子,门口支口大锅,面筋汤沸,辣子油汪,加几块老豆腐或豆腐丝,碗面上再漂几丝韭菜或葱花,便是一碗冒着热气的咸汤面。
一碗咸汤面下肚,额头上微微冒汗,整个人都通透舒畅了,从舌尖到肠胃,被这暖呼呼的滋味熨帖得服服帖帖,什么困意、寒意统统被赶跑,早晨就该这么元气满满地开场!
要是觉得咸汤面还不够 “硬”,旁边摊位上的油茶麻花绝对能把你的胃伺候得舒舒服服。
现炸的麻花金黄酥脆,泡进浓稠似粥、满是坚果碎和芝麻香的油茶里,不出几分钟,麻花就变得软糯绵密,却仍保留着些许嚼劲。
每一口都是面香、油香、坚果香交织的奇妙口感,醇厚扎实,一碗下去,到中午都不带饿的,堪称 “扛饿神器”。
随着日头渐高,街市愈发热闹,铜川美食的 “重头戏” 陆续登场。
耀州窝窝面,这可是铜川宴席上的常客,精致得像艺术品。
拇指大小的面疙瘩,圆润可爱,是手工精心搓制而成,煮熟后与香菇、木耳、肉丁、鸡蛋饼丁等丰富食材汇聚一锅,再浇上用鸡汤勾出的浓稠芡汁,亮晶晶、香喷喷。
夹一筷子送入口中,面疙瘩软糯,配菜脆嫩或爽滑,各种滋味在舌尖爆开,既有家常的烟火气,又透着大厨精心雕琢的细腻,一碗吃完,仿佛舌尖游历了一场食材的缤纷盛宴。
小小的耀县,却有北平饭馆。这句话出自著名作家老舍之口。
1939年9月24日,老舍先生随贺衷寒率领的“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由洛川南下,又一次来到了耀县。
在耀县杏花村饭店,老舍对耀州窝窝面、咸汤面赞不绝口,还饶有兴致的了解了制作方法,说要介绍到重庆去。
胡辣汤
铜川因煤而兴,地方虽小,却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解放前,大批河南灾民沿陇海线、咸宋铁路等,一路从河南逃荒逃难,许多人最终落脚到了铜川王益区、印台区的各个煤矿。
河南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地道的河南话,还将河南的胡辣汤等美食带到了铜川。
在铜川北市区,这里的人们大多讲三种话,一种是河南话,一种是普通话,还有一种是陕西话。
街角胡辣汤摊前,热气袅袅升腾,捧起一碗胡辣汤,浓稠的汤汁里,面筋、木耳、黄花菜等食材若隐若现,轻啜一口,热辣瞬间传遍全身,驱散寒意。
那独特的香味在味蕾上跳跃,每一口都是暖身又暖心的慰藉。
说到铜川,不能不提的还有铜川北关的荞面饸饹。
黑黝黝的荞面面条,在特制的饸饹床子里被挤压成型,落入滚烫锅中,煮熟后捞进放了芥末、蒜汁、陈醋、红油辣子等调料的大碗里,用力一拌,瞬间香气四溢。
荞面独有的清香在酸辣刺激下愈发浓郁,面条爽滑劲道,“吸溜吸溜” 几口,满头大汗却停不下来。
在夏天吃,那叫一个消暑开胃,冬天吃,又浑身暖热,一碗朴实无华的饸饹,填满了铜川人四季的胃囊。
午后,若是想寻点零嘴打打牙祭,铜川的街头巷尾也从不缺惊喜。
糖雪球红彤彤、圆滚滚,像是裹了糖霜的小灯笼,咬一口,“咔嚓” 一声,外面的糖壳酥脆甜蜜,内里山楂酸甜绵软,酸与甜完美交融,瞬间唤醒味蕾。
还有那现做的雪花糖,麦芽糖扯出丝丝缕缕的 “雪花”,裹挟着芝麻、花生碎,香甜粘牙却不腻人,每一口都是儿时甜蜜回忆的复刻,边逛边吃,手里嘴里都不闲着,幸福满溢。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夜市便是铜川烟火气最盛之处。
烤串摊子一字排开,炭火滋滋作响,羊肉、牛肉串在孜然、辣椒面的魔法下散发着勾魂香气,本地的羊肉鲜嫩无膻味,烤得外皮焦香、内里汁水四溢,咬下去,肉香在齿间爆开。
烤鸡翅更是一绝,外皮烤得金黄油亮,轻轻一扯,鲜嫩鸡肉脱骨而出,秘制酱料入味三分,让人欲罢不能。
夜市里要是没份炒凉粉,可就缺了灵魂。
块状凉粉在热油锅里翻炒,铲子不停捣碎,让每一块凉粉都裹满麻酱、蒜汁、红油,出锅时热气腾腾,软糯又香辣。
吸饱了调料的凉粉在嘴里爆开,麻、辣、香、滑,多重口感交织,堪称夜市 “王者”,配着烤串啤酒,能让你瞬间融入铜川这热辣滚烫的夜生活。
而那些藏在巷子里的小馆子里,还有更多家常美味。
像是妈妈味道的烩菜,五花肉、丸子、豆腐、粉条、各种时蔬烩于一锅,满满一大盆,食材炖煮得软烂入味,汤汁浓稠似羹,一家人围坐,就着大馒头,边吃边唠家常,暖胃又暖心。
还有那酸汤水饺,现包的饺子皮薄馅大,落入酸香扑鼻的热汤里,撒上香菜、虾皮、紫菜,饺子咬开汤汁四溢,酸汤开胃解腻,呼噜噜吃完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续摊。
铜川,这座常被低估的小城,用一道道美食编织出烟火人间的细密网,拴住了本地人的胃,也留住了过往食客的心。
什么 “美食荒漠”,分明是舌尖的 “极乐净土”。每一口滋味都是铜川岁月沉淀、人情冷暖的注脚。
在这里,长胖不是罪过,而是对美食最诚挚的敬意,胖并快乐着,说的就是在铜川的吃吃喝喝日常,你若不信,亲自来尝尝,保准深陷其中,和我一样 “胖” 得心甘情愿!
从早到晚,铜川的美食就没断过档,街头巷尾的馆子、摊位,像一个个美食魔法盒,随便打开一个,都能掏出令人惊艳的美味。
那些不起眼的小店,可能藏着传承几代人的秘制手艺;那些忙碌在炉灶后的身影,用一勺一铲守护着铜川的味觉密码。
这城市或许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但美食赋予它的温度,足以慰藉每颗奔波的心。
下次谁再说铜川是美食荒漠,就用这一肚子 “铜川膘” 怼回去,顺带拉他来这儿开启一场舌尖上的 “增肥之旅”,让他知道,这不起眼的小城,到底有多 “好吃”!
在铜川逛吃的这一天,胃被填得满满当当,心也被暖得热乎乎的。
这里的美食,不光是填饱肚子的吃食,更是铜川人生活态度的映照,大方、实在、热乎,把平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夕阳西下,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望着街巷里依旧升腾的烟火,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去攻克哪道没来得及尝的美味,在铜川做个幸福的 “胖纸”,真好,这美食天堂,来了就不想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