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特勒的战争计划中,一旦击败了苏联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钎城墨客 2025-01-16 14:10:18

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绝不会有第三帝国。——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的野心和战略构想牵动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命运,虽然他的军团在苏联遭遇失败,但即使胜利后希特勒也并不会满足于征服苏联。

如果当时他征服苏联,那么接下来就会将目光投向地中海周围地区,试图完成所谓的“第三帝国”构想。这一构想将德国置于欧洲霸主的地位,与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相匹敌。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浸提那在纳闷就来聊一聊。

纳粹德国的扩张与初期胜利

1939年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昭然若揭,希特勒以闪电般的速度吞并奥地利,并通过《慕尼黑协定》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

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德军发动对波兰的侵略,迅速击溃波兰军队,德国的闪电战策略,凭借高效的机械化部队和空中支援,使其在战场上屡屡获胜。

波兰战役结束后德军将矛头指向西欧,1940年春德国迅速占领丹麦和挪威,保占北海的战略要地。

同年5月德军发起针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全面进攻,德军通过阿登森林的大胆穿插,突破法军在马奇诺防线的防御,直扑巴黎。

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不久后签署投降协议,德军的迅速胜利不仅震撼了欧洲,也使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胀,甚至于妄想击溃英吉利海峡对岸的不列颠,以及土地广袤的苏联。

最初,希特勒想要以闪电战击溃英国,然而英吉利海峡却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矛头转向苏联。

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是希特勒与斯大林之间的战略妥协,最初的确有一定的意义。

对希特勒而言,这为他赢得了在西线发动战争的时间,同时避免了两线作战的风险,对于斯大林而言,他则则希望通过条约,为苏联争取时间来巩固国内建设和军事实力。

条约签署的当天,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克里姆林宫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进行秘密谈判。尽管两国公开表示友好,但在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中,双方划分东欧的势力范围。

条约签署后,德苏两国立即对波兰展开瓜分行动,波兰的东部落入苏联手中,而西部则归德国所有。由此观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并不是一无是处。

表面上与苏联签订和平条约,希特勒会放弃苏联这块“肥肉”吗?答案是不会的。亦或者说,希特勒内心深处的目标就是彻底征服苏联。

为何会这样说呢?希特勒在自传《我的奋斗》中曾这样说到:德国的人口每年要增加90万...... 要替这些繁殖的人口来找工作和面包不外有两条路,就是开拓领土和采取殖民贸易政策。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德国若想要发展必须要对外入侵,可见战争必然在所难免。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苏联和德国之间必然会有一战,只不过是早晚罢了。

希特勒对苏联的野心与“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7月,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的鹰巢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不久之后正式提出对苏联的进攻计划。

他坚信通过闪电战的快速突袭,德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击败苏联,实现其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梦想。

会议上,希特勒详细阐述“巴巴罗萨计划”的战略构想,计划要求德军分为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从不同方向同时进攻苏联。

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波罗的海国家并占领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从白俄罗斯直逼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则通过乌克兰,夺取苏联的粮食和资源丰产区。

为确保“巴巴罗萨计划”的成功,德军总参谋部展开大规模的军事准备工作,数十万名士兵、成千上万的坦克和飞机被秘密调往东线。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德军进攻的突然性,希特勒还进行周密的军事演习,并将进攻计划严格保密,仅印制九份文件分发给各大军区司令部。

1941年春德军开始在东线集结,数百列军列载着士兵和装备,悄然驶向苏联边境。为了掩人耳目,德军在边境地区建立伪装阵地和虚假指挥所,迷惑苏联情报机构。

边境线上德军的侦察机频繁飞行,搜集苏联的防御情报,尽管苏联在边境上布置大量防御工事,德军还是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周密的计划迅速突破苏联的防线。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军在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突然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数千门大炮同时开火,德军的坦克和步兵部队如潮水般涌向苏联边境。

空中德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对苏联的机场、铁路和通讯设施进行了猛烈轰炸,企图在第一时间内瘫痪苏联的防御能力。

北方战线上,德军迅速突破波罗的海国家的防线,直扑苏联重要城市列宁格勒。

中央集团军群则以闪电般的速度推进,占领明斯克后迅速逼近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取得了重大战果,占领基辅并控制顿涅茨克的工业区。

德军在初期取得显著的胜利,但随着战线的延长和苏联的顽强抵抗,进攻逐渐陷入困境。

苏联的战略纵深和人民的顽强斗志,使德军的进攻速度逐渐放缓,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展开全民抵抗运动,德军在每一个占领区都遭遇激烈的游击战。

希特勒的野心与“第三帝国”的扩张

1941年底,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遭遇苏联红军的强力反攻,寒冬中的莫斯科战役成为德军的噩梦。

苏联红军在极寒天气中发动一次次反击,与此同时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的攻守之势无形中发生改变。

1942年夏德军重新调整战略,将进攻重点放在苏联南部的高加索地区,企图夺取苏联的石油资源。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爆发,彻底改变战争的局势,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成功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将其困在城市中。

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德军第6集团军在物资耗尽、增援无望的情况下,最终被迫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标志着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全面失利的开始,德军的战略主动权被彻底夺走,苏联红军开始逐步反攻,将德军驱逐出苏联领土。

总的来说,希特勒对苏联战争的战略判断出现严重失误,低估苏联军队的抵抗能力和战斗意志,错误地认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击败苏联,结果却将自己逼上绝路。

同时他的军事独裁导致德军高级将领在战略决策上的声音被忽视,尽管许多将领对进攻苏联持怀疑态度,但在希特勒的强权压迫下,他们不得不服从命令。

说到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假如希特勒最后征服了苏联,那么他的战争会结束呢?如上述提到的一样并不会结束。

如果“巴巴罗萨”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将为希特勒几乎控制整个欧洲大陆铺平道路,绝不会停下坦克的轰鸣声,相反只会助长他的野心将继续征服世界。

在他的眼中,下一个目标就是地中海周围的国家,以便完成“第三帝国”的目标。“第三帝国”是希特勒所设想的,要建立一个德国在欧洲的永久霸权,成为匹敌历史上罗马帝国疆域的伟大帝国。

想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就必须将整个地中海变成帝国的内湖,占领北非地区关系到“柏林-罗马”的轴心同盟,

1940年9月27日,德国外交人员努力让意大利和日本在柏林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根据该条约,各方互相承诺尊重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权利,以及日本在亚洲的同样权利,三国同意,“应用一切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合作建设新秩序。”

不论是从现实因素考虑,还是从历史传承分析,德国在解决苏联这个麻烦后,腾出手来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北非等地中海地区,稳固和意大利的同盟关系,营造罗马帝国在世的假象。

其实希特勒早就开始这样的谋划,1940年12月在正式出兵苏联之前,他就曾采取措施稳住地中海局势。

1941年1月11日签署第22号作战指令,即“向日葵行动”,德国空军第10军被派往西西里岛协助攻击马耳他和英国运输船,英雄隆美尔被任命为德国非洲军团总司令。

隆美尔自己也十分清楚他被派到北非仅仅是为了稳住局势,帮助一事无成的意大利人守住利比亚。

只要苏德战场取得胜利,希特勒就会给他更多的部队,到那个时候德国又会开启另一场战争,既围绕地中海周边的战争。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希特勒的专注于苏联战事,导致他对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失误,未能给予隆美尔足够的支援,使得德国在地中海的战略优势逐渐流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军和美军在利比亚南部建立强大军力,形成对轴心国的威胁,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

总的来说一句话,希特勒想要建立下一个罗马,法国、英国和苏联只是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击败这三个国家后依然不会停止战争的脚步。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