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拳术皆有特性,故其练法亦各不同。不得其法必至事倍功半。
一、 单人练法
单人练法者,即通俗所谓盘架子也。
太极拳之架子自始至终约七十余式,而同式者居其一半,实祗三十余式。此三十余式初练时若分而习之,平均每日一式,一月必可蒇事,次月则按原有程序联贯演习。亦以一月为期,当可尽其形似之功,第三月宜略知运用心气之法,庶可使内神外形渐渐相合,方为入门之初步。自此以后,如不习推手术,亦可按法自修唯如有所得。或有所蔽仍宜时时向教师或先进之人请其证解,以免误入歧途,亦应知之一端,也至行功之法。
第一式虽属预备姿势亦不可轻视,站立之时,务须凝神一志,屏除杂念,俟其自觉心气, 已臻沉静,方可开始行。
第二式此时谓之由静而动既动,之后一切动作,当纯以心意为主,不妄用力为最重要之原则太极拳论。「凡此皆是意」句十三势歌「势势存心揆用意」句, 及「意气君来骨肉巨」句,又行功心解「以心行气」句,及「先在心后在身」句,已均明揭此旨不难索解。唯初学之人,往往心知其意,而无由见诸实行几成为不可免之通病。此其故不在不能用心,在不知用心之步骤,及其方法耳兹分为三步说明之。
作者拳照
①.轻灵
太极拳论第一句即说轻灵。可见轻灵为初步功夫,求轻灵之法最重要者,为一慢字。若从快处着想,每易流于浮滑,不可不慎。譬如举手,由低处举至高处,切忌一举即起,盖一举即起则意识之效用,仅及于动静两点之间,便不能时时皆有意识,导动作以俱进矣。
易言之,即意识忽有变动,则原有之动作,亦不能随意识以俱变也,故心想举手,必须手仅微微一动,便算一举,若无意识续示,即不再进,方可谓之真轻,由低处举至高处,须处处作无数一举,想而时时有随意变化之妙,方可谓之真灵。行功心解「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句即指此而言也。
②.贯串
贯串有单式串与复贯串之别,单式贯串可分二端言之。
1. 上下相随
此系指外状而言,即手动时腰腿脚均宜随之而动,最忌自相牵制,眼珠虽不必过于转动,眼神则不可不时时贯注。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句,以下一段及行功心解「一动无有不动」句皆指此而言也。
2. 内外相合
此系指调息功夫而言,人之呼吸最与动作有关,故姿势之开合,当与呼吸之出入息息相通,方为合法。所谓呼吸者,非单指肺呼吸而言,须利用腹呼吸,方能尽其妙用。盖鼓荡丹田之气,本为修养精神之要诀,且与变换人体重心有密切之关系。尤为技击家,之所必知太极拳论「气宜鼓荡」句,及行功心解「以气运身」句,皆指此而言也。
复式贯串者,即由甲式换至乙式,其过渡时之动作须顺势进行,不可停顿。务使诸式之间宛如以索贯珠,方为合法。太极拳一切动作,俱成环形,即从此处得之。然此非单式贯串,已有基础泱难圆转如意学者,幸勿躐等而进是为至要此第二步功夫也。
③.虚静
此为第三步功夫,乃太极拳最精微处,非稍有根抵者,殊难领会。盖上述轻灵与贯串二事,尚可从有形处着手,唯此则纯是用意不用力之功夫,当于无形中求之也。虚静者即实中求虚,动中求静之谓也。
初练时势势揆其用意,是从实处练也。今当并此形迹而泯之,故谓之实中求虚,太极拳开式时曰由静而动,收式时曰由动而静。今则式式之中,处处皆当作由动而静想,务使一切姿势皆有动即是静,静即是动,之意。故谓之动中求静,此种练法,与心理作用最有关系,本书第四章足,供参考学者可自求之。
二、 双人练法
双人练法即推手法。推手亦称打手,后附打手歌,即推手时应知之歌诀也。推手为练习技击之法,凡盘架子有基础者,推手时更可得其好处。盖太极拳之技击功夫,亦纯以运用心气为重要之原则也。推手之基本手法有八术语谓之掤捋挤按采捩肘靠(掤主上承,按主下抑,捋主退化,挤主进贴,采主顺取,捩主斜按,肘接肩靠,则以济手法之不足,此其用法之大概也图 附卷首)太极拳应敌时,其最妙处在以虚静胜人,故太极拳实以无法。
为法八法者,不过为初学说法耳,学者切勿以已习八法便谓懂劲,若不知此是犹买椟还珠也,兹将练习懂劲之法择要分述于左。
①、不顶
不顶,即毫不抵抗之意。盖谓无论敌劲大小,皆宜以走法化之也。初练之人,非大劲不走皆是心中尚有抵抗之意。此病不除,则感觉必难练至极灵。太极拳经「一羽不能加」句,即指感觉敏锐而言,皆由不顶而得之也。练不顶之法,首在用腰,腰有不足时方可济之以步,若轻于用步。则腰之效用反至减少。而身法亦大受其影响矣。
②、不丢
不丢者,不离之谓也。太极拳黏劲与走劲(不顶即走劲也),并重若一走即离,则不但敌劲无由感觉,且不能利用黏劲,以收我顺人背之效矣。不丢之法,并非专用两手,须全身各处均能黏住敌劲,方为合法,练时不可不注意也。
③、先求开展
此谓初练时之姿势,宜先从长大处下功夫,以扩充不丢不顶之限度。须俟功夫渐深,方可力求紧凑盘架子。亦当如是盖由大处练至小处,虽小而实大犹物质之结晶也。
④、勿先动劲
先下手为强者,以快为胜者之说法也。太极拳则一反其意,以后下手为主。盖所以待敌之劲,而利用之也此种以静待动之功夫。初学之人,常觉不惯,性急者尤难于自主得之较为不易练之之法,但在不问如何危险,须一意以不丢不顶应之耳,盖不丢不顶,则敌之弱点,我皆能知知之,而不径击之,非强制不为功久之,则自成习惯而所用之劲,亦自有,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之意境矣(语见打手歌),有此意境则应用之时可无慌乱之弊,且能随意击敌,百无一失其效用,殊未可以言语形容也。
⑤、宜知变换
此言推手之道。初学时固宜按法演习,若已纯熟,则亦不可守成规,盖既练被动自当,兼练主动,方可竟其全功。故运劲须忽隐忽现,手法宜时虚时实,亦为习推手术者,所应知之变换也。盘架子亦可参以此意,但非必要耳。
⑥、劲断意不断
太极拳以用意不用力为主。前文已言之矣,此言敌劲有不易黏,随时不可因劲断,而完全脱离关系。须暗中用意思接应,以冀断而复连,此种功夫可称为无形之不丢不顶亦,即剑道中之合气术也。练之之法全在利用心理,作用久之自得。盖与虚静功夫同一途径焉。
以上各项练法,从生理方面说,如轻灵可免妨害筋骨之弊,贯串则合于平均,发达之旨,虚静为修养精神之妙法,与气血最有关系,开展则有舒展筋骨之效,不丢不顶则于皮肤有补助,而无损害。皆本书第五章所未及特附述于此以供学者之研究也。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