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激烈,中国就更需咬死这一点

秋春来看世界 2024-10-20 15:16:3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一战后期,苏联悄然崛起;冷战末期,苏联颓然倒下。

作为开社会主义先河,曾经驰骋欧洲消灭纳粹,纵横寰宇争衡美国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分崩离析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同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夹缝中异军突起、渐入佳境的中国。

这样的两大反差,引起了很多国际问题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以此作为重大课题来进行认真研究。

那么,苏联究竟在什么问题上,犯下了什么错误才导致解体的呢?

在同样的问题上,中国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中美激烈对抗的今天,中国应该从苏联身上吸取什么教训呢?

程序正义:

在大众的认知里,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两点:

一是戈尔巴乔夫的执政水平差强人意,一是叶利钦与美西方沆瀣一气。

其实不然,苏联曾经是经历过二战铁血考验的世界强国,其国力鼎盛之际,就连美西方也不禁为之胆寒。

苏联也曾有过足够坚固的民心、经济和武力等多方面的立国基石,这又岂是仅凭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人就能够轻易撼动的呢?

通过对苏联建立和发展史的深度解析,就不难发现导致苏联后来解体的隐患,其实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已经埋藏下来了。

作为苏联的开创者,列宁坚定不移地实行了纯粹的社会主义体制。

但斯大林继任之后,便逐步形成了包括任期终身以及指定接班人在内的一整套集权模式。

这种模式客观上将列宁时期所实行的民主共和原则,扭曲为以个人为中心的集团专权体制。

这种体制带来了两个严重后果:

其一,苏联领导人的继任者将不再由民主选举选出,而是出自于个人意志,并引发了激烈的利益之争,破坏了“程序正义”的重大原则。

程序正义是不以道理、能力、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政治铁律。

就算是董卓、曹丕想要篡位,也必须得逼着皇帝写一份禅位诏书,否则他们就会被天下直指为乱臣贼子。

其二,苏联的国运被押上了赌台,如果领导人才能卓越,那苏联就会国泰民安,反之则会日渐衰微。

可是世界上并没有绝对且永远正确的人,这也就意味着苏联最终走向解体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年轻时在苏联工业学院学习期间,与斯大林的第二位夫人阿利卢耶娃恰巧相识。

当时斯大林正在全苏联范围内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但因为操之过急,遭到来自国内各阶层舆论的非议。

而赫鲁晓夫却巧妙地通过阿利卢耶娃向斯大林转达了自己的赞同意见。

从此进入了斯大林的视野,得以平步青云,并于上世纪40年代末进入了苏共中央领导层。

斯大林于1953年3月5日病逝,在临终之前并没有明确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使得苏共中央一时之间形成了权力真空。

野心勃勃的赫鲁晓夫,在获得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支持后发动军事政变,铲除了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苏联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他的这种违背“程序正义”的上位方式,加剧了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派别分裂,开启了以不正当手段夺取最高权力的先河,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有道是上行下效,勃列日涅夫及其集团成员于1964年乘赫鲁晓夫外出期间,密谋将其罢免,将其灰头土脸地赶下了政坛。

尽管勃内日涅夫上台之后吸取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教训,将个人集权制改变成为“三驾马车”的集体领导体制。

但违背“程序正义”原则的先例,在苏联共产党内所形成的阴影却再也无法消除。

至性格温和、优柔寡断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时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候补委员的叶利钦,就敢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当众批评和顶撞他。

这一次违反程序正义的做法,使得叶利钦获得了夺权上位的大好契机,最终也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政治正确:

罔顾“程序正义”原则的直接后果,就是“政治正确”基石的坍塌。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对斯大林公开、全盘、彻底的否定,引发了苏联共产党内以及苏联国内的信仰危机。

他在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中,对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政治错误,在制定农业政策时的经济错误,在二战中军事指挥上的战略错误都予以了根本性的指责。

赫鲁晓夫从斯大林生前的追随者,由此摇身一变成为其死后的叛逆者。

随后,他下令将这份报告下发到全苏联的基层党团组织,发起全员公开讨论。

很快便如同飓风一般席卷社会主义阵营,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因此而引发了骚乱。

斯大林作为苏联的一代领导人,有着其无法超越的历史功绩,也确实在执政期间存在着一些过失。

他推行经济上的绝对公有制,使得经济体制单一化,而且偏于重工业,导致苏联经济产业结构畸形化。

与此同时,斯大林时代的政府官员们开始日益腐化,享有了极高的生活特权,也成为了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斯大林的这些过失,有着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原因。

即苏联必须尽快赶超欧美,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应对随时有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针对所有的这一切,赫鲁晓夫可以逐步改造、推陈出新,但却绝对不可以胆大妄为、借题发挥。

因为斯大林已经成为苏联民众心目中的一座伟大丰碑。

赫鲁晓夫的急功好利、肆意弄权,只会动摇苏联的信仰基础,以及造成苏联政坛高层的集体不满。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缺乏英雄。

英雄也是人,也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忘记历史,而忘记历史则意味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

承认并客观看待英雄和历史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然后由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就是“政治正确”。

而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严重破坏“政治正确”之后,却并未拿出更为高明的执政措施。

在他执政期间,因其简单粗暴的性格,造成货币改革失败,经济发展不平衡。

普通百姓因为物价上涨和供应缺乏而深感不满,美苏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更为致命的是,赫鲁晓夫对“政治正确”的漠视,也为后来的继任者们无视历史、各自为政做出了很坏的示范先例。

勃内日涅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采取“利益分享”的方式,最终形成了苏联的特权阶级,贪腐之风大行其道。

从而导致了苏联的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发展低迷,整个社会的停滞和僵化现象十分普遍。

有鉴于此,其后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开始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并获得了苏联民众的普遍支持。

但这两位领导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先后去世,继之而来的戈尔巴乔夫,将苏联引入了强弩之末的最后阶段。

在经济和政治改革接连遭受失败之后,戈尔巴乔夫走向了彻底开放的极端。

这是苏联的敌人多少年以来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戈尔巴乔夫的种种措施为叶利钦的取而代之提供了求之不得的机会。

而他们两人,也成为了苏联衰败进程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两根稻草。

实事求是:

苏联倒下、冷战结束,可是美西方在欢庆之余却惊讶地发现:

处于美苏争霸夹缝中的中国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一众国际问题专家在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不仅从未在意识形态领域盲从苏联,而且还以苏联衰败的教训为鉴,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早于上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倒行逆施之时,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地从其违背“程序正义”、破坏“政治正确”的言行中,预料到了苏联的最终结局。

在这个涉及根本原则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绝对不会有丝毫妥协的。

由此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重大分歧。

即便这种分歧造成了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援华协定,苏联军队陈兵百万于边境,中国也没有向苏联作出半点让步。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即将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之初,邓公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建立干部退休制度。

邓公认为,这是一场政治体制的革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因为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志走上领导岗位。

非但如此,邓公于1980年在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回答“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是否永远保留”这个问题时,更是坚定地表示:

毛主席是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他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指出了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对于他的伟大历史功绩,我们将永远铭记,深切怀念。

邓公这番实事求是的表态,得到了长期以来的一贯延续。

时至今日,毛主席已经去世近半个世纪,可是他老人家的伟大形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仍然重于泰山,永不磨灭。

近年来,随着中美对抗的愈加激烈,中国的不屈不挠、稳扎稳打令美国头疼不已。

美国众议院为此通过了“HR1157”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未来5年内动用16亿美元,用于扶植个别唯利是图的媒体和组织,发动抹黑和唱衰中国的舆论攻势,从而摧毁中国民众对党和政府的凝聚力。

可事实上,这种蹩脚的攻势,只能证明美国黔驴技穷的愚蠢。

中美对抗越激烈,中国就越是要吸取苏联的教训,凝聚亿万民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凤凰资讯网:

《真相:苏共为何歪曲丑化历史彻底否定斯大林》

央广网:

《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

中国日报网:

《16亿美元!美国大撒“狗粮”,中国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舆论战》

0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