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众普遍同情崇祯帝,对李自成却是嗤之以鼻?

宋安之 2024-05-27 21:50:39

一、先来说说崇祯帝,为什么会获得同情。

首先明朝灭亡最大的原因不在崇祯帝身上,是积重难返,崇祯帝往上几位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

哥哥明熹宗天启帝是爱做木匠活,然后让太监魏忠贤站在台前与东林党内斗,搞的朝廷乌烟瘴气。父亲明光宗泰昌帝在位勉强一个月就莫名其妙死去。爷爷明神宗万历帝将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是消磨殆尽不说,还三十年不上朝,就跟大臣躲猫猫玩,虽然小事不管,大事严抓,但是萨尔浒之战一次失误,就使得努尔哈赤彻底崛起,从此在关外,后金是一发不可收拾。太爷爷明穆宗隆庆帝倒是有所作为,隆庆开关增加国库收入,稳定经济,俺答封贡稳定北方边境,为迟暮的明朝重新注入活力,但是在位仅仅6年,死时年仅36岁,并没有根本扭转局势。

再往上明世宗嘉靖帝更是不用说,前期还效法太祖、成祖,有一定作为,中后期也是开始怠政摆烂起来,重用奸臣严嵩,沉迷于炼丹,最后死因可能是长期服重金属丹药导致,搞得是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更要命的是,明朝第一懒政皇帝明神宗万历帝在位48年,明朝第二懒政皇帝明世宗嘉靖帝在位45年,这爷孙俩在位加起来93年,相当于明朝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都在摆烂,完事就是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两位皇帝在同一年死去,这不就是国之将亡的征兆吗,前面皇帝使劲折腾,恶果自然是由崇祯帝来吃,崇祯帝吃不下,自然只能玩完了。

崇祯帝的缺点明显,是刚愎自用和生性多疑,对于大臣很是苛刻,并没有得到朝臣真正的支持。诸如冤杀袁崇焕,还有孙传庭战死以后,崇祯帝怀疑他是诈死潜逃,是拒绝给予封赠,寒了天下将士的心,连做做样子,笼络人心都不会。不过这是他个人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性格弱点问题,并非是摆烂或者昏暴之主。

他身上的优点也很明显,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的性格弱点,大致来说就是勤政、节俭。虽然勤政的方向并不对,再勤政也是徒劳无功,甚至越勤政越糟糕,但这也是一个好的态度,说明他是想做一个好皇帝,只是可惜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抵百分之一的天赋,没有玩弄权术的天赋,再努力也是没用,反而加速了王朝灭亡。

如果在稳定的平世,崇祯帝肯定是个合格,且很不错的守成之君,可惜他生在王朝末世,中央朝廷式微,皇权衰落,又是内忧外患,个人能力有限,只能悲情落幕。

最后崇祯帝惨烈但不失风骨的下场,也是为他加分不少,是城破之际自缢以身殉国。在位十七年,是六下罪己诏,死后遗诏也写的很感人,是“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正是这个最后之举,使得大众普遍同情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二、再来说说李自成为什么被很多人嗤之以鼻。

李自成最大的优点就是站在底层百姓的立场,诸如均田免赋政策便是切实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他可谓是真正的农民起义领袖。

在消灭明朝以后,李自成被认为是下一位明太祖朱元璋,他建立的大顺政权,也被视为下一个大一统王朝,他的声势在当时可谓如日中天。

但他这个人太过理想化,并非雄才大略之主,没有及时转变立场,即使初心是好的,但却将事情搞砸了,简单来说,就是打破了旧世界,却没有建立新世界的秩序,使得更多的百姓陷入兵灾之中。

本来明朝统治阶级烂不烂,起码是主心骨的存在,虽然地方武将开始军阀化,但是面对关外大清这个“外人”,都是一致对外,结果李自成消灭明朝,打掉这个主心骨以后,又在北京大搞追赃助饷政策,得罪官绅阶级,反而是为清朝入关统治打下良好基础。

等到李自成在山海关一败涂地,又主动退出北京,使清朝顺利入关,轻易入主北京以后,优待官绅阶级,有了李自成“珠玉在前”,官绅阶级自然支持清朝。

而李自成,仿佛他的人生任务就是成全清朝一般,明朝的时候如同“不死小强”一般,使得清朝顺利入关以后,李自成便是一蹶不起,更是在次年莫名死于农民武装之手,这潦草的结局属实让人意外至极。

因为李自成的政策不当和短视问题,使得清朝入关和平定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是出人意料的快,打天下的难度是直线下降,因此一鼓作气灭掉南明弘光政权以后,自然是信心膨胀,大力推行薙发令,不服从就是逆命之寇,引发很多流血事件,令人唏嘘不已。

正因为李自成打破旧世界,却没有建立新世界,反而使得天下进入生灵涂炭的乱世,所以很多人对他是全无好感,甚至是嗤之以鼻,毕竟结局太差劲了。

如果他没有消灭明朝,没有使得清军顺利入关,或者哪怕消灭明朝以后,是坐镇北京,坚决不退,与清军苦战多年,即使最后惨烈战死,那么他的评价也肯定不止如此。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个赞哈。

7 阅读:564
评论列表
  • 2024-06-06 11:02

    李自成自始至终都是个流寇,打下都城了还来个烤饷,是有多蠢

    用户11xxx35 回复:
    这都无所谓,最主要是一片石输给了满清
  • 2024-11-18 15:16

    我就觉得李自成比崇祯强,起码亲自带出来的手下还算忠心。失败很大原因也是投降的明军又反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