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玉
所有伟大的事业其地基都是艰苦铸就的,所有伟大的历史人物,都经历过一个煎熬、绝望、挣扎到稍微看到希望最终拿到结果的过程。这也是成事的规律之一。刘邦、刘秀、曹操等人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用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之事未有不自艰苦中来而能可久可大者也。”
南北朝是一个量产枭雄的历史阶段,由于竞争的格局异常激烈,所以能够在这段乱世中拿到结果并将成功持续化的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其创业的过程也一定经历过现实的巨大考验。如果非要选出一个角色来说明这种现象,那此人一定非宇文泰莫属。
北魏永安三年(530)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元子攸联合宗室和大臣刺杀了集权臣、藩镇于一身的六镇集团的首领尔朱荣。由于孝庄帝没有武力的支撑,所以其只能被动接受被藩镇物理消灭请出历史舞台的悲剧命运。
但六镇集团在尔朱荣出局之后因为没有新的强势人物产生控驭全局也就分裂为两部分:高欢所代表的六镇义军,其通过对尔朱势力的兼并占据了山河四省的优质土地;以贺拔岳、宇文泰为代表的武川集团趁乱割据关陇。
贺拔岳被高欢做局杀掉之后,宇文泰成为了关陇地区的领头羊。
接着,孝武帝元修在武力反抗权臣高欢失败之后逃往关中投奔了宇文泰,高欢又接着立了元善见为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主体是此前反对朝廷的六镇义军;西魏以当年支持朝廷的“保皇派”为主力。
本质来说,北魏的分裂表面上是地域的分裂,其实是政治、文化的分裂,属于孝文帝汉化改革不充分、不全面的必然结果。
虽然关陇趁乱割据,但其和高欢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因为,高欢占据了山河四省的优质资源,不管是在军事、领土面积、人口、经济等各个层面都是碾压西魏的存在。
由于六镇义军是此前六镇集团的主体,高欢在武力层面也对西魏是降维打击。再加上高欢控制着洛阳的政治高地,在政治、文化层面也占据着优势。
可以说,宇文泰在任何层面都不占优势,当时的精英用脚选都知道站谁的队。这就是有些人即使家属在西魏但还是坚决站队高欢的原因。
东魏、高欢代表了北方局势新的发展方向,这是当时人们所认为的定式。
可以说,西魏开局就面临生存危机。由于双方立场、组织成分不同,根本不可能兼容,所以肯定会用战争来解决矛盾,宇文泰必须先解决西魏的生存问题。
而高欢在做局失败之后,也只能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关陇势力,如果不能灭掉西魏,他权臣的地位也根本坐不稳,此后也很难操盘改朝换代的事。
536年十二月,抓住关中闹饥荒的机会,高欢主动出击,直趋关中:高敖曹攻上洛(今陕西商洛);窦泰攻潼关;高欢自己在蒲板(今山西永济)准备造三座浮桥抢渡黄河。
高欢之所以如此布局就是紧抓西魏兵力不足的短板,以三路兵马故意分散西魏军的兵力,然后以兵力优势将其歼灭。西魏面临泰山压顶般的生存压力。
在这种危局下,一般人都会方寸大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但宇文泰却在绝境中保持了出奇的冷静,并准确地作出了潼关方向的窦泰才是主力的判断。随后,宇文泰力排众议,集中优势兵力将窦泰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结果是,窦泰战败,高欢由于浮桥还没搭成,只能撤军。东魏对西魏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就这样草草收场。
此次危机,宇文泰以胜利向众人证明了自己作为领头羊的能力。
但西魏的生存危机却并没有解除,高欢再次西征只是时间问题。
537年闰九月,高欢统率二十万大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同时派大将高敖曹将弘农团团围住,准备一举灭掉西魏政权。这是东西魏之间第一次大规模的厮杀,结果将直接决定北方局势此后的格局。
双方的决战地定在了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东魏势在必得,而西魏不仅兵力上和东魏没法比,就连吃饭都是问题,无法打持久战。因此,宇文泰只能速战速决。
讲真,此时高欢最好的方案就是打消耗战,以兵力和经济优势耗死宇文泰,同时分兵奇袭长安占领西魏的大本营关中。如此,宇文泰进不能战,退又失去了大本营,结果只剩崩溃一条路。
说实话,当时的关陇豪杰都抱着观望态度,只要宇文泰在前方进展不顺,关陇豪杰分分就会站队高欢,宇文泰面对的局面是:外部东魏兵的巨大压力;内部关陇豪杰的随时反水。
和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压力一样大。
只要高欢当时采用了侯景的建议,那么高欢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关陇问题。但高欢却在绝对的优势面前想迅速解决问题,选择了速战。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个视频,中心意思是,人类所碰到的问题大多不是新问题,而是已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老问题。对于解题思路,人们只需翻开书读读曾经的历史就能找到答案。
袁绍当年最好的方案就是打消耗战同时奇袭许昌,就可以完全占据主动权,结果却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被求战心切的曹操给打败。
如今,高欢是当年袁绍的角色,宇文泰也复制了曹操当年的绝境,如何应战,高欢完全可以参照当年的官渡之战来避坑。可现实却是,人类总是在重复历史的悲剧,往同一座围城中挤。
结果是,宇文泰以战术上的优势取得了沙苑之战的胜利。
沙苑之战,宇文泰解决了生存压力 图源/剧照
此战,宇文泰再一次将自己的决战意志和战略战术发挥得是淋漓尽致。宇文泰利用地理优势令李弼和赵贵率领部分人马埋伏于芦苇丛中,战斗开始之后,东魏兵被西魏的伏兵斩为两段,被西魏兵分部狙击。在战斗的过程中,宇文泰更是亲自击鼓,将西魏兵的战斗激情直接拉满。
由于高欢志在必得,东魏兵本来就纪律松散,被西魏伏兵截为两段后更是陷入恐慌情绪,在面对西魏兵的疯狂输出时马上就溃不成军,就连高欢都差点成了俘虏,要不是斛律金在关键时刻猛抽他的战马,高欢很可能会命丧此役。
在胜败已定的情况下,高敖曹也只能撤军,回了洛阳。
据史书记载,此战高欢损失将士八万人,丢弃铠甲辎重无数,元气大伤。宇文泰乘胜进军渡过黄河挥师河东,顺势将汾州和绛州拿下。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河东大族薛氏也加入了西魏阵营。
沙苑之战是西魏的生存之战,宇文泰以惊天的勇气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解除了生存危机,同时关陇豪杰也从此前的观望态度转而支持宇文泰。等于说,宇文泰同时解决了外部压力和内部危机,初步在关陇站稳了脚跟。
战后,双方的战场也从西魏本土的关中地区转移到河东(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地区。
但不同于官渡之战的是,曹操一战取得了对袁绍河北集团的绝对优势,而宇文泰却只是解决了生存危机,在整体实力上依然不能和东魏相比,挑战还时刻存在,只是不用担心高欢将战火引到关中地区而已。
538年,双方为了争夺对洛阳地区的主导权在河南邙山一带再一次展开大规模决战,战斗中,宇文泰的战马中箭倒地,他本人差点就被东魏兵砍死,要不是李穆在关键时刻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宇文泰,宇文泰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呵呵,九死一生。
接下来,又是一场昏天暗地的厮杀,虽然宇文泰损失了一万多人马,但毕竟歼灭了东魏高敖曹部,总体来说,西魏收获较多。
此战,宇文泰巩固了沙苑之战后的成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东魏。
值得一提的是,当宇文泰在前方战败的消息传到关中时,那些本来就持观望态度的关陇豪杰都已经做好了攫取西魏权力的准备,有一队人马甚至都已经攻到了长安的子城。
这要是宇文泰真遭遇了惨败,估计连长安都回不了。都说刘邦当年创业艰苦,宇文泰又何尝不是,如果不是内心足够强大,估计被精神内耗都打败了。
所以呀,创业的人必须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得随时做好接受失败的结果。
543年,由于东魏的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投降了西魏,将战略要地虎牢关拱手送给了西魏,双方之间再次开战,这一次的决战地依然是在邙山。
战斗过程中,宇文泰被东魏的彭乐是一阵猛追,要不是宇文泰急中生智用言语忽悠对方,用金银拖住彭乐追击的脚步,早就成了东魏兵的刀下鬼。
又是九死一生的剧本。
此战,宇文泰虽然开局损失了三万人马,但还是创造了差点就干掉高欢的奇迹,要不是贺拔胜忘记带弓箭,高欢当时就交代到战场了。而由于西魏赵贵部的战败,西魏还是丧失了包括虎牢关在内的北豫州等地。
双方基本打了一个平手。
邙山之战后双方已经基本处于均势状态,虽然西魏在综合国力上依然不如东魏。
为了补齐短板,支撑与东魏的长期战争,宇文泰通过重用苏绰、卢辩等人进行内部改革,拉动关陇经济,并打造了以关陇贵族为主体的军政集团,实力得到了倍数级增长。
东魏已经不具备短期内灭掉西魏的可能。
546年,在感觉人生即将落幕的情况下,高欢为了不将西魏的棘手问题留给后人,于是就拼凑了十万精兵围攻汾河下游的玉璧城(今山西稷县),以吸引宇文泰率领西魏主力来河东决战,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掉西魏。
但结果却是,东魏猛攻了五十多天却硬是被韦孝宽的数千人挡在了城外,还伤亡了大批人马。高欢只能撤军。
547年正月,一代枭雄高欢病逝,享年52岁。
高欢带着遗憾离世 图源/剧照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高欢的大脑中一定是代北草原的风景。他回家了。
高欢之后,强弱之势逐渐发生了变化,西魏随着国力的上升已经从此前的防御状态转化为进攻模式,并将北方、天下的一统作为使命。
而这一切,都是宇文泰九死一生打拼出来的局面。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宇文泰的创业生涯,笔者个人的答案是:嚼着玻璃,凝视深渊。
也许,你会觉得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对于创业者来说,那不过是一种活法而已,有些人可能还会享受那种状态。
所以呀,选择创业,你先要在内心接受创业那种九死一生步步惊叹的活法。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