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用死亡换来的教训:当有人劝你涉险之时,一定要带他一起去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8-16 20:04:42

文|老达子

本文共1768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559个帝王。那一则则历史故事与一个个历史英雄,不但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广博见闻,更像一面镜子,照着成功与失败,让我们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 来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

今天老达子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战国时期楚怀王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一个教训:那就是当有人劝你涉险之时,一定要带他一起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老达子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典型的反例:楚怀王被骗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对楚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连续夺取了楚国的八个城池。随后,秦军又攻占了新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秦昭王派使者给楚怀王送去了一封信,提议在武关举行会盟,并承诺在两国结盟后会归还楚国的失地,可以说对怀王是威逼利诱啊。

楚怀王在读完信后有点不知道该咋办了?秦王的这个归还失地的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他是想去赴约的,可是又担心被骗,然后有去无回了咋整?于是他就在朝堂上公开读了秦昭王的这封信,看看大家怎么说?

昭睢想都没想直接表示拒绝,他说“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个观点。可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提出不应该破坏和秦国之间的邦交,因为一旦关系破裂,秦王必然会动怒,肯定会大举攻楚,所以他极力劝楚怀王去赴约。

最终,楚怀王采纳了儿子子兰的建议,决定亲自前往武关见秦昭王。然而,他刚一到武关就直接被秦昭王扣住了,秦昭王要挟他要让他割让巫郡、黔中郡给秦国,如果楚怀王不同意的话,就别想再回楚国了。

楚怀王的暴脾气也上来了,简直欺人太甚了,强烈谴责了秦国,并拒绝了秦昭王的无理要求。尽管他失去了人生的自由,却保住了一个君王的尊严。

此时他的儿子子兰在干嘛呢?不但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还拒绝用土地赎回楚怀王,可怜的楚怀王仿佛一个“弃子”,最终在秦国郁郁而终。而子兰却如愿当上了楚国令尹,真不知道是不是楚怀王亲生的,如此的冷酷无情!

说完楚怀王的反例,我们来看下赵国是如何应对秦国的“会盟”邀请的?

正例:赵惠文王全身而退

就在秦昭王在武关以“会盟”的名义扣住楚怀王的20年后,秦昭王又想用同样的方式对付赵国,他邀请赵惠文王前往渑池会面,商议休战言和一事。

有了楚怀王的前科,赵惠文王是不想去的。但是蔺相如却劝他去,说如果不去的话会显得赵国很懦弱。赵王很聪明,说既然你提议我赴约,那干脆就跟我一起去吧!

所以,蔺相如为此次渑池之会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他们为这次赴会做了各种结果的预设,还在临行前嘱托廉颇,如果他们有什么闪失,立马立太子为王。

而在渑池会上,秦王先是提议让赵王弹弹瑟助兴,于是赵王便开始弹瑟。旁边的史官就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共饮,命赵王弹瑟”。

这时蔺相如看秦王明显是想搞赵王,便主动上前,想献上盆缶给秦王敲。秦王很生气,刚想拒绝,蔺相如立马回应道,如果你不敲,那我就割颈自杀,把我颈项里的血都喷在大王身上。

面对这种不要命的人,秦王不敢硬刚,只好应付敲了几下。这是蔺相如回头对记录的史官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这一回合下来,秦国这边没占到啥便宜。这时秦国的大臣有人站出来提议:“请赵国献出15座城来向秦王祝寿”。蔺相如反应很快,立马回应:“请秦国献出咸阳来向赵王祝寿”。

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应对,秦国在一来一回中几乎没占到什么便宜,后来秦王又得知赵国名将廉颇集结大军在赵国边境,有种赵王若有闪失立马就会攻入秦国一样,气势咄咄逼人。

所以,最后赵王安全返回赵国。

老达子说

现在对比上面楚怀王和赵惠文王的两个实例,同样去赴约,结果却是:一个身陷囹圄,另一个能够全身而退;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带那个提建议的人。

所以,如果各位看官在现实生活中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管你想不想带他去,至少要口头上邀请他一起去,然后看他的反应就能看出来他是真心对你好还是想坑你了。

如果你想带上他,但是他不愿意去,那他明显就是心有鬼了,所以一试就能试出来~

反之,如果他愿意去,这说明他的建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至少他已经权衡了各种利弊,并愿意共同承担风险。

所以说,当有人劝你涉险之时,一定要带他一起去,因为如果他愿意跟着你一起去的话,才说明他是真心对你好,否则就是在给你挖坑!



0 阅读: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