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中:《周易》阴阳说与和谐世界建构

文以传道人 2024-11-18 15:30:41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经学。著作有《周易解读》、《周易与人生》、《周易经传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孝:生生不息的爱心》、《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周易>》、《超越自我》(译著)、《算命透视》(合著)、《智慧的故事》(合著)、《人生哲学》(合著)等。其中所著《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所著《周易经传研究》入选首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荣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主要内容

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周易〉阴阳说与和谐世界建构》。我们知道,上世纪冷战的结束并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进入新世界以来,种族之间的冲突,局部地区的战争,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就国内来讲,信仰危机,道德滑坡,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因而,我们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但从《周易》阴阳说的观点看,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遇的时代。《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时间关系,这里无法详细解释,但它的里面确实有一些思想智慧,对我们思考上述问题很有启示的意义。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多元存在是和谐世界得以建立的前提

种族、地区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多元的;社会上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就是因为有你、我、他。《周易》讲阴阳,非常鲜明的一点是,阴和阳离开其中的一方,将无法成就一种和谐的存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这方面的材料非常丰富,如《国语》里讲“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如果只是一种声音,就不会有音乐,大家弹奏乐器,如果只弹奏其中的一个音符,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反对,因为那是噪音。另外像《庄子》讲“一清一浊,阴阳调和”,《荀子》讲“天地和而万物化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吕氏春秋》讲“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等等,这些都是在强调独阴和孤阳是没有办法成就和谐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周易》里面《睽》卦和《革》卦的例子:先看《睽》卦的例子。睽,就是人跟人隔开、分离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卦象上讲,上三画是离,据《说卦传》,离为中女,也就是排行老二;下三画是兑,据《说卦传》,兑为少女,也就是排行老幺。中女与少女都属于阴,两阴共处一卦,为什么会“睽”呢?《彖传》解释说:“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意思是说,二女虽然同居,她们的意志却不能协调一致。很显然,在《周易》看来,阴和阴在一起,很难达到和谐。再看《革》卦的例子。革就是变革,就是革命。“革命”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所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卦,上三画为兑,下三画为离,与《睽》卦的构成成分一样,只是上下调换了一下。《彖传》解释说:“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意思是说,二女虽然同居,她们的愿望却不能相协调,所以要变革。可见,在《周易》那里,没有矛盾的存在,是很难达成协调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变,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其实这就好比夫妻闹矛盾,只要吵,就表明彼此都还希望改变或说服对方,也就不会离婚;如果不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就表明彼此都已经对对方很失望了,可谓“其志不相得”了,可能就该变革——离婚了。《周易》的这一思想很有智慧,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是无所谓和谐的,和谐只在多元关系体中发生。在多元关系体中,矛盾、差异并不可怕,没有矛盾,差异才真正可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存在形式的多样性,恰恰是人类文明存在合理性的根据,人们应该正确面对文明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差异性乃至于矛盾性,而不能一味抱持自我中心主义或单边主义,那将违反宇宙的本质规律,也根本行不通。只有大家彼此都承认对方存在的合理性,这个世界才更加合理。中国人讲协和万邦、有容乃大,理论的根据就在这里。

二、和谐指多元存在合理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使统一体的存在也具有合理性

多元存在是和谐的基础,但多元存在必须合理地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使这个统一体的存在本身也有合理性,才是所谓的和谐。如果其中的某一存在偏离了合理性,统一体的和谐也就不会出现。《国语》里面讲“和实生物”,“和”是什么呢?它上面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和”就好比一道美味,必须是几种作料如油盐酱醋等等合理地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才能成为美味。盐放多了,就会咸;盐放少了,就会淡。其他也是如此。或多或少,就是不合理。不合理,就做不成美味。所以必须是构成统一体的每一个元素在统一体中的存在都恰到好处,并使统一体本身也具有合理性的时候才是和谐。

在这里我们可以举《周易》里面《泰》卦和《否》卦的例子。先看《泰》卦,《泰》卦上三画为坤,下三画为乾,坤代表地为阴,乾代表天为阳。古人讲“阳者轻清之谓天”,所以其气上行;“阴者重浊之谓地”,所以其气下行。一上一下,就能形成天地交感之状。天地交感,万物就能通泰。所以《泰》卦表示通泰、和谐。再看《否》卦,《否》卦上三画为乾,下三画为坤,与《泰》卦正好相反,阳气上行,阴气下行,彼此不但无法交感,还会越行越远。天地不交,万物就会封闭,所以《否》卦表示闭塞、不和谐。在这里,构成两卦的基本因子是一样的,为什么一个象征和谐,一个象征不和谐?和谐与不和谐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很显然,原因和本质差别就在于结构本身。就好比上面所说的美味,味道不好,不是油盐酱醋本身有问题,而是它们的搭配有问题。

所以,不和谐不单单是因为统一体内多元存在诸因子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结构不合理。透过这一点,我们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社会上人们的仇富心理比较严重,那是富人坏吗?是穷人坏吗?应该说谁都不坏,是我们体制不合理,社会结构有缺陷。再比如现在贪官比较多,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一当官就贪呢?是这些人本质坏了吗?我想不是,是体制的问题。这些贪官本来可能也都很正派善良,但进了这个圈儿,按这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运作,就有可能滑向贪腐。还有,在现实社会中,彼此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指责其中的某一方有问题。其实这样并不解决根本问题,按照《周易》阴阳说的原理,彼此双方可能都没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问题。从这个地方入手思考,可能更容易把问题搞明白。《周易》的这一原理同样很有启发意义,它启示人们,当两种或多种文明存在形式之间因某些原因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时,人们不应该怪罪某种文明存在形式本身有问题,而应该意识到可能是文明存在形式之间的关系有问题。文明的冲突,并不意味着冲突的某一方缺乏存在的合理性。中国人为什么在历史上从来不以灭掉对方作为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而是用怀柔政策来处理与周边的关系,跟这种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历史上中国能海纳百川,融合成今天的中华民族,也与承认对方存在的合理性有关系。今天我们强调不干涉外国内政,思想渊源也在这里。

三、和谐的实现是一个与时偕行的过程

说到和谐,人们常常把它理解成为一种结果,这当然不错,但其实它更是一个过程,是在过程中的“与时偕行”。“与时偕行”语出《周易·彖传》,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时,一个是变,与时偕行也就是因时而变。因时而变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穷,实现通,并达到久,也就是穷变通久。穷是什么呢?就是走不通,就是不和谐。那怎么办?就需要变。所以追求和谐的过程就是不断求变、求通的过程。1978年为什么要改革,就因为原来的计划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快走入死胡同了,如果继续走,今天的中国可想而知。1978年实行了改革,我们的路子就宽起来了,现在我们还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子,如果这条路走通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就会长久地和谐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周易》讲“易穷则通,变则通,通则久”,穷是不和谐,变是突破不和谐,通是和谐,久是因和谐而长久。

《周易》第63卦是《既济》卦,是《周易》里最和谐的一卦。既济,就是已经完成,这一卦,上三画为坎,下三画为离,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上爻之间阴阳搭配最和谐。但《周易》并没有停止在这里,而是在最和谐之后来了一个最不和谐,第64卦《未济》卦,重新开始。《未济》上三画为离,下三画为坎,与《既济》刚好相反,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阴阳搭配最不和谐。《序卦传》解释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可见在《周易》里面,所谓的和谐或者高度和谐是一种完成,是一种结束。但是物的发展是不可以结束的,所以要把它当做下一个发展的起点,不断地突破突破再突破,才能够永续和谐。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状态,那无疑将是一种死亡。其实,在古人看来,如果仅仅局限于完成、实现,而不知道与时偕行,那就是“穷”,“穷”则意味着没有生机或死亡。所以《既济》之后安排《未济》。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所谓的完美、成功或和谐都只是相对的,缺陷或矛盾时时伴随着完美、成功而存在。因此,和谐世界的建构,应该在因人类文明发展的时变中不断完成;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掩盖矛盾、停滞不前或走回头路,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非但如此,还会制造新的问题。所以,千万不要掩盖矛盾,掩盖矛盾好比鲧治洪水,鲧治洪水为什么没有治好反而更糟呢?就是因为用的是堵的办法。后来禹用疏通的办法,才获得了成功,并因此赢得了美誉,万古流芳。总之,和谐是一个与时偕行的过程,有矛盾是好事情,没有矛盾就意味着没有生机。而如果能把矛盾转化为和谐,则会释放更大的生机。

四、和谐的本质即“生生”

《周易》阴阳说还有一点,就是认为和谐的本质是“生生”,“生生”是什么呢?就是“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阴阳之气的交感、结合及其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和谐的生生过程,和谐预示着无限的生机,因为每一个存在体在这个统一体中都能够找到自己最佳的存在方式,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力充分地释放出来,也只有这样才叫“和谐”。“生生”二字最能体现多元和谐的统一体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它表明,和谐不仅使存在各方面在统一体中找到了最佳的存在方式,同时还获得了释放生命力的最佳存在环境。和谐应该是百花怒放,应该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都表现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气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讲科学的春天,整个社会都有一种向上的气势,为什么?多年高压之下放开了一个小口子,人们看到了方向,心中有了盼望,所以大家都努力去追求和建构自己的最佳存在方式。

总之,构建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就是要让每一种文明的存在形式,每一种文明中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焕发出无限生机。

五、三才之道与宇宙的大和谐

《周易》不但讲人类文明之间、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且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周易》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周易》追求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天人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西方认为上帝造人,所以要求人都要活出上帝的样子;中国没有上帝的观念,而是认为天地结合而生万物,包括人,所以把天地作为价值的最终依据,认为人和天地之间有内在的统一性,于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对天地的效法,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另一方面是,天人之间又具有相互成就的互补性,人虽然是天地所生,天人之间有内在的统一性,但是人在天地之间最尊贵,所以人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地顺应自然,并在顺应的同时实现天地变化的价值。所谓“赞天地之化育”,所谓“天地设位,圣人成能”,所谓“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总之,中国古代思想家讲和谐,并不单单局限于社会之内、邦国之间,还特别重视宇宙的大和谐,即自然、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危机,人类如果不能发忧患之心、防患于未然,其结果将无法预测。《周易》阴阳说中包含的智慧可能对我们会有一点点启示作用,当然仅仅是启示而已。

主持人张利华教授点评:谢谢杨教授给我们非常精辟而又简明的《周易》卦相的解说,他突出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就是和谐。当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外交部人士在国际舞台上说我们中国人爱好和平时,外国人总是不相信,说你这是空喊口号,是不可能的,超级大国一定会搞霸权。当年的德国、日本都是这个样子,你怎么会跳出历史怪圈呢?现在我们可以说,因为我们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和谐价值观,经过几千年的潜移默化的传接,这种价值观已经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扎根,是嵌入骨髓、融化在血液中的东西,是以无神的、非宗教的形式存在于我们血液和骨髓之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中国领导人及其外交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血液中也有这种东西,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亚洲”就反映了这一点。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外交决策深受该国文化根基的影响,要考虑国民心态和民族心理。以大欺小,倚强凌弱,通过战争吞并或消灭别国,结下世代冤仇,那是对我们国家利益的最大损害。所以,中华文化和谐价值体系观念与美国现实主义鹰派的观念是不一样的。站在美国鹰派人士的角度,他们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中国强大起来不称霸这件事,而了解中国文化根基的人才能够懂得这一点。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本转载仅供学术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敬请联系,万分感谢!

欢迎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