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自由上街买东西,卫立煌好奇追问朱德:你不害怕士兵逃跑吗

一点点看历史 2024-12-31 19:57:04

1940年,抗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要前往洛阳与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进行谈判。

在谈判期间,卫立煌看到八路军战士们可以自由上街买东西,十分震惊。他当下就问朱德:“你不怕士兵逃跑吗?”

朱德

而朱老总的回答也让卫立煌十分的敬佩,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故事?这件小事又为何让卫立煌刮目相看?

卫立煌与朱德的第一次交锋

1940年的华北战场,抗战局势愈发胶着,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奉命固守黄河一线,此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也正在赶往与卫立煌谈判的路上。

卫立煌

卫立煌对朱德并不陌生,早在1937年的忻口会战中,二人便有多次来往。当时,日军重兵压境,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典型战例,也是两党军队首次在大规模正面战场上协同作战。

作为忻口防线的总指挥,卫立煌深感压力,而八路军的参与却让他意外松了口气。卫立煌清晰地记得忻口会战前的那场战前会议。

面对日军,国军多主张以正面防御为主,但朱德却提出:“战场不仅在眼前,更在敌人的背后。”

这一大胆的策略让卫立煌颇为惊讶。朱德详述了他对日军行军规律的洞察,建议以小股部队渗透敌后,扰乱其补给线,从而削弱正面战场的压力。

朱德

卫立煌起初对此心存疑虑,他从军多年,深谙传统的正面作战,但对于这种“绕后”的游击战术并不熟悉。

然而,忻口会战的进程让他彻底改变了看法。八路军果断派出几支精锐小分队,在日军最意想不到的时间点炸毁了补给线上的几座桥梁和运输车队。

日军的后勤支援大乱,国军主战场的压力因此大大缓解。战役结束后,卫立煌坦言:“朱老总的战术让人耳目一新。”

从那以后,八路军虽在名义上接受他的指挥,但实际上却始终保持着高度自主性。卫立煌并不干涉,却也始终保持观察。

卫立煌

一次会谈中,朱德主动提到八路军物资短缺的问题。卫立煌原以为对方会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朱德却言辞诚恳:“我们要的不是特权,只是希望国共能真正精诚合作,共同抗战。”

朱德

这样的坦率让卫立煌对朱德刮目相看,自此这位国民党将领便和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期间双方不时还有书信往来。

而朱德此次前来谈判,更是对他的思想道路和政治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军与八路军的鲜明对比

这次谈判期间,他看到八路军士兵走进人群中,轻松自在地和小贩讨价还价,有的买布,有的买吃的,还有的挎着个箩筐挑选药材。

卫立煌

这样稀松的平常,在国军的管理体系里,却是一种近乎奢侈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军官们担心士兵会利用自由外出脱离部队甚至逃跑。在很多国军高层眼中,士兵不过是“军饷养着的工具”,纪律的维持靠的是严密的监视和高压的军法。

卫立煌深知这一点。在黄河沿线的驻军里,逃兵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国军士兵多由抓壮丁而来,他们被匆匆集结起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要上战场。

一旦有机会接近家乡,士兵们就会在黑夜中悄悄翻过围墙逃走。为防止这种情况,部队制定了许多严苛的规定:士兵不得随意离开营地,不得与外界联系,甚至连信件往来都要受到严格审查。

然而,这样的限制并未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士兵与部队的关系更加冷漠疏离。

而他眼前的这支八路军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卫立煌看到士兵们从人群中归来,有人扛着米袋,有人捧着瓜果,还有人拿着一包新买的草药。

这些人归队后,并未被军官拦下盘问,而是自行排成队列,井然有序地回到了驻地。

更让卫立煌震惊的是,这些士兵没有一个逃跑的,临走时还笑着和百姓挥手告别。

这样的景象在国军部队简直难以想象。

思想上不跑的奥秘

卫立煌忍不住,他亲自找到朱德,带着几分不解地问道:“玉阶兄,你的士兵可以随意出入街市,没人监督,没人盘问,难道你就不怕他们思想开小差、趁机逃跑吗?”

朱德听到这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爽朗地笑了。朱德微微一笑,转身对卫立煌说道:“卫长官,我们八路军的战士从来不会思想开小差,更不会逃跑,因为他们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

卫立煌忍不住追问:“为什么你能这么笃定?”

朱德没有急着回答。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卫长官,我们的战士和你们的士兵不一样。他们不是被抓来的壮丁,也不是因为饥寒交迫才被迫穿上这身军装的。

他们是自愿的,是为了救国,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八路军的战士明白,他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是为了保家卫国,让百姓不再受苦。”

卫立煌一时语塞。朱德的这番话,让卫立煌第一次意识到,八路军的凝聚力,恰恰来源于思想上的同频共振。

朱德没有打破他的沉思,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边,语气柔和却充满力量:“卫长官,这场抗战打到今天,敌人虽然是日军,但要想赢得战争,靠的绝不仅仅是枪炮。

我们要靠人心,要靠信念。只有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才能让一支军队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卫立煌心中微微颤动,他明白了朱德所谓的“思想上不跑”,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八路军这支队伍最根本的力量所在。

而这位国军将领最终的结局,也算得上是圆满。

虎胆忠义终得圆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卫立煌被调往华北,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他在忻口会战中与八路军密切合作,击退日军,为太原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卫立煌

在他的指挥下,国军与八路军保持了高度的协同作战。卫立煌坚持团结抗日,甚至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力排蒋介石的干涉,向八路军提供大量弹药和粮食。

这一举动在国民党内部引起极大争议,但卫立煌始终认为,只要是为抗日的力量,都应该一视同仁。

蒋介石与卫立煌

1940年,卫立煌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全面负责华北、黄河沿线的防务。他在中原抗战中屡立战功,但也因拒绝对八路军过度压制而逐渐受到蒋介石的猜忌。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卫立煌因主张国共和平而被蒋介石视为“不忠”。特别是他在1946年东北战场上指挥失利,被视为失去了对蒋介石的“政治忠诚”。

蒋介石随即对他冷处理,不再委以重任。

卫立煌也对蒋介石在抗战后贪图内战、忽视民生的政策日益不满,并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拉开距离。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卫立煌被蒋介石派往香港。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政治流放。

卫立煌与夫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卫立煌动用关系,几经周转向当时的中央发去电报表示祝贺。

1955年,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卫立煌回到了北京发展。回京之后他先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卫立煌在北京去世,终年64岁。

卫立煌作为抗日名将,是抗战中坚力量之一,他以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与八路军真诚合作,共同抵抗外敌,为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与卫立煌

卫立煌的名字,也深深镌刻在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篇章中。

2 阅读: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