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虚
脾负责把你吃的东西变成你的气血,送到你身体的各个角落,让你活得有精神。如果脾不给力,就会让你吃的东西没法消化,你的气血就不够用,就会出现各种不爽的情况,比如脸色没血色,四肢没力气,吃饭没胃口,肚子胀气,便便稀软,舌头上有白腻的东西,脉搏细弱无力等等。
身上的肌肉强不强,也反映着脾的健康程度以及运化能力,脾行不行,捏捏自己的胳膊就可以知道一二了。
此外,还有一个测试脾是否健康的方法也很简易:站起来,用脚趾抓地,看看抓得牢不牢。平时如果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如果别人都站得稳稳当当,只有自己东倒西歪站不住,也提示这脾需要好好养一养了。
脾胃功能比较强的人,在站立时脚趾的抓地力也会比较强。
如果发现抓不住地,可以就从这里练起,不论站还是坐,双脚放平,紧贴地面,用脚趾抓地然后放松,抓、放、抓、放,偶尔就练练,可以有效地刺激脾经。
小米山药并非根本
解决脾虚之道
小米和山药均为具备调和脾气功效的上乘食材,二者共同具有增强脾气功能的特质。它们不仅在于滋养脾气,使其充沛旺盛,同时有助于促进食物的顺利消化,从而确保身体对营养的有效吸收。与此同时,食用小米和山药还能够提升人体对外邪的抵抗能力,巩固体内正气,以维护身体的健康平衡。
有人说:小米山药能调节脾虚。要理解,食用小米山药只属于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脾虚。若仅仅依赖食用小米山药,而不调整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忽略情绪调节,未清除湿痰与解散肝气郁结,那么治疗脾虚将难以获得根本性的疗效。小米和山药皆属性质较为温和的食材。
然而,当脾虚症状严重或伴随其他并发症时,仅仅依赖小米和山药的食疗效果可能显得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相关经方治疗或运用穴位疗法,以更全面地调理脾虚及其他相关症状。
给大家推荐一个调理脾虚非常好的穴位,没事多按按,可能比单纯地吃小米和山药要强,太白穴是也。
按摩太白穴——不用吃药
也能补脾的妙法
《针灸甲乙经》中说:“太白,足太阴之原,脾之所生也,脾气之本也,脾气不足,取之以养,脾气有余,取之以泻。”
太白穴位置:在大脚趾的内侧,在跖趾关节的后方,在赤白肉际处。
太白穴如何取穴?太白穴在我们足内侧,在足大趾跖趾关节的后方,在赤白肉际处,在这个位置,就是太白穴。
它在经络系统中具有调节气血功能的重要角色。
太白穴的调节直接影响其所属的脏腑功能。
按摩太白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
太白穴“太”,大也,始也;“白”,金色。穴为金色所始;又太白为星座名,即金星;亦含土能生金之意。
取坐位,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据中医理论,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太白是改善脾胃功能的重要穴位,能够调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虚。
坚持按摩太白穴,还可改善呕吐、消化不良、胃痛、腹泻、腹胀、便秘、胸闷、腹痛等症状。
此外,脾主肌肉,如果人突然运动或者搬提了过重的物品,就会导致脾气耗损过多,使得肌肉内部气亏,此时敲打或用力揉按太白穴,可以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等症状。
太白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松懈疲劳的作用,头脑进行了一定的劳累时,那么用这个办法可以使人神经得到松懈,减轻疲劳。
按摩法:稍微翻转脚背,四肢握住脚背,以拇指指腹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经常按摩此穴,对胃痛、食欲不佳、腹胀都颇具疗效。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感胀痛为度,以有痛感为宜,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