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攻陷汴梁,掳走两宗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那么为什么南宋要定都杭州,而不是南朝一般定都的南京?
事实上南宋的都城并非杭州,而应该是早已沦陷的北宋故都汴梁才对。这是因为,当初南宋朝廷为了向天下百姓表明自己“收复故土”之决心,对外还是始终坚持以东京汴梁为京师。而南宋的实际政治中心杭州,则一直被称为“行在”。所以,南宋时期的杭州,也被改名为“临安府”,正是取意“临时安顿”之意。
赵构称帝后,本人就有“巡幸东南”之意,他提前送孟太后、六宫及卫士家属去了江南,不过,当时的赵构,是绝不敢直接“迁都”的,赵构在称帝前,是兵马大元帅,受命调集河北兵马前去救援汴京,与当年早已结交江东大族,并以江东大族为统治基础的琅玡王司马睿不同,赵构在南方没有特别的基础,赵构的基础,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以号召的忠臣良将们,宗泽、杜充、曲端、吴玠兄弟、中兴四将们,是赵构的军事基础;北宋未沦陷区的旧有官僚,是赵构的政治基础。
赵构剧照
因此,赵构当时需要小心谨慎,处理好众臣意见,不可失众望。
而当时的主流意见是:不要怂!干呀!
事实上,南宋控制的区域仍然非常大,除了淮河以南,西北和中原大部地区也仍然在南宋掌握中,而且,宗泽将开封整治一新,请求赵构“回銮”,宗泽等人指出:去东南,就是效法东晋,“欲裂王者一统之绪为偏伯者尔”,显然,即便赵构忌惮金军,不敢回到无险可守的开封,也应如张浚等人所请,或在关中立都,或在南阳立都,以示绝无偏安之心!
赵构一方面不敢失众人所望,表示“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一方面,又为南迁做准备,扭扭捏捏,使赵构很难以南京为都。
宗泽剧照
一方面,赵构既不愿做出偏安之举,又以黄河为防线的信心,甚至寄希望于议和,混乱的思想下,军事部署毫无头绪,无论在黄河、淮河、长江,都有部署却都部署不严密,根本无法形成成熟的防御体系。
另一方面,他在李纲等主战派与黄潜善等主和派之间摇摆,始终没有形成有力的领导班子,使其对地方、军队的领导也长期无法到位,甚至军队对朝廷关系紧张!这些,不但使南宋很难立刻以南京为都,甚至使南宋几乎难以立国。
宋高宗虽发誓要留中原,但他对宗泽还都开封的请求置之不理,很快逃到了扬州,宗泽死后,开封这一抗金基地断送,不久,赵构又遭遇了苗刘兵变,随后,面对金的三次南下作战,南宋毫无抵抗之力,金军突破了淮河、长江防线,攻取了建康、临安,搜山检海抓赵构,赵构只能逃到海上。
如果不是金军不能适应多水多雨的地理、气候条件,江南民众的积极抵抗,以及韩世忠等人的将略,恐怕也就没有什么南宋了!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以南京为都!对于赵构来说杭州更方便其逃跑!
南宋初年,面对凶悍的金军,南宋军一时间并没能有效阻击金军南下的兵锋,使得战线一溃千里,于是,刚扛起“大宋”旗帜的宋高宗赵构,只能通过不断的南逃,以此来换取时间与空间,而一路上被金兀术的大军追着屁股打的赵构,也由此沦为后世耻笑的“逃跑皇帝”。
赵构一路南逃,从扬州仓惶渡长江南下,然后便一根筋的逃到更南方、更靠海的杭州,而逃到杭州后,畏敌如虎的赵构索性把整个淮河防线都放弃,直接退守长江防线,如此一来,建康实际上变成了一座前敌要塞。
试想,连皇帝都只顾着逃命,那前线的将领就更不乏畏敌叛逃的窝囊废了,1129年(建炎三年),还没等赵构在杭州坐稳,金兀术就又纵兵大举渡江南下,进一步攻略江南,妄图彻底灭亡宋朝,面对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当时镇守重镇建康的杜充不战自溃,率亲军三千北逃真州,随后降金。
而建康一失,金军兵锋便直指杭州行在,于是,宋高宗赵构又再一次发挥他的专属主公技——“逃跑”。他从杭州继续南逃,先是到越州(绍兴),继而又逃到明州(宁波),再后来更是直接逃到了海上,当起了“海上皇帝”。
这头岸上的金军嚷嚷着要“搜山捡海抓赵构”,那头赵构则躲在海上的舟船中,死活不上岸,直到战局好转,金军北撤,赵构才结束长达数月的海上漂泊,战战兢兢的回到岸上去......
有了这段海上漂泊的悲惨遭遇,此后赵构对于抗金斗争,实际上已经彻底失去信心,甚至还被金军吓成了“不举”,也就是说,他再也不是当年只身赴金营的那位康王了。
对于畏敌如虎的赵构来说,越靠近北方的地方,就越危险,心里就越不踏实,所以,紧贴长江的建康实在太靠前线了,金军一个冲锋,就可能杀抵城下,到那时自己恐怕连发动逃跑技能的时间都不够。
因此,赵构最终选择在更南方、更靠海的杭州作为自己的行在,还准备好二十多艘大海船,以便自己能随时登船出海逃跑!
当然,赵构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去南京,事实上,赵构时期,主流意见就是要去金陵去!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政权建立到王气所在之地?
1137年,赵构驻跸于建康,并下令在建康建太庙,改临安太庙为本府圣祖殿,“所谓临安留守司,名存而已”,显然,赵构这次是想去王气所在之地了,但是,很快,淮西兵变发生,原先在淮西一带活动的郦琼等人投降了伪齐、金,如此,建康,不但直接暴露于敌人威胁之下,而且,金人还有熟悉附近地理、军情的郦琼等人“带路”,建都建康之议,暂时放下,这次放下,就是永远。
金宋议和后,南宋暂时渡过了危机,迁建康之议再起,但是,此时,只是少数主战派坚请,大部分人已经不想去了,这些南迁大臣,在临安已经住惯了,他们在附近都有了产业。
而且,自两宋之时,杭州比南京更为富庶,据北宋欧阳修所言:经过五代十国时吴越政权的经营,杭州已经十分富庶,加之吴越国后来主动归顺北宋,未遭兵灾,因此保存完好,而南唐则因与北宋多战,故金陵一带已凋敝。
此后,陆游、陈亮等人都提出过迁回建康,然而早已经“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的南宋君臣,已对此不感兴趣了!
南宋以杭州(临安)为行在,一方面是是自大运河开通以来,杭州地区迅速发展的结果,杭州的富庶,已足以成为南宋的长期行政中心,但另一方面,南北对峙,南宋退据临安,连长江也不敢靠近,也是其偏安思想的体现。
因为怕死,海上跑得快
崇祯要是有赵构一半的逃跑能力,明朝也不会嘎的那么彻底
南京自古以来易攻难守,南京保卫战一般都失败的很快
岳飞在马家渡建炎三年几个回合就被王伯龙打瘫痪,岳飞逃跑,陈淬战死,杜充投降。两天后建康沦陷。韩世忠在镇江不战而逃。所以别什么事都怪赵构。赵构逃跑的时间比岳飞比韩世忠都晚
守江必守淮,自古以来,想要守住南京必须要在淮河一带就阻击,淝水之战能守住,建康就不会丢,反之,孙十万损兵折将,无力北伐,三大战役也是先打淮海再打长江
还有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继位,宋朝4个首府,分别是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河北大名府,南京河南商丘,赵构继位后从河南逃到了江苏,又从江苏逃到了浙江,又从浙江逃到了福建,后来又逃到了海上,人称逃跑皇帝,所有的皇帝都坐北朝南,只有它坐南朝北,他把皇宫大门开在北方,便于出逃,这厮1142年杀死岳飞,1161年宋金采石之战后退位,1187年死去,活了81岁
始于隋炀帝,成于吴越王。杭州因为运河而成为军事经济的腹地。
第一苗刘兵变后4万多人投降了金国,第二男裤离金国占领区很近,而临安靠近大海。赵构之前的皇帝斗坐北朝南,赵构坐南朝北,便于逃跑,人称逃跑皇帝
为啥叫临安府?临时安定的地方[得瑟]
因为南京离北方近了点,完颜构被吓破胆了,要不是南方更远的地方比较荒僻,他恨不得给你逃到海南岛去
因为杭州更靠南,更方便逃往南洋 这货被金人吓拉了
为了逃跑方便
官家御用代打吴玠,祖安郡王曲大
1131年的苗刘兵变对赵构打击很大,他唯一的儿子赵敷在一天夜里由于一个下人打碎了东西他被吓死。赵构在他儿子没死前一天宠幸一个妃子时,一个太监冒冒失失的没敲门就进去说金国人打来了,赵构受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导致了他不信任武将和间接导致了岳飞的死。
北方人靠不住。又没有DNA鉴定技术,北方人里30%都有胡人血统。用口音南方重的,保证不是胡人血统(特别是金国人)。
南京太近 临安好逃上海
唉,说白了就是完颜构害怕金人都怕成阳痿了,定都杭州临安,是方便跑到海上去[笑着哭]
南北朝时期建康城被毁,唐宋时期还没有发展起来,不适合作首都
离海上近
谁说的定都杭州?是行在!临时的
因为杭州是东林的大本营
就是为了跑路方便而已[滑稽笑]
定个屁都,一直都是陪都,他心里不想北伐,嘴上可是不敢说的,更不会改都城
因为离北方远一点,安全
离金国封皮远点[笑着哭]
临安一地一直都是有的,是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并不是什么临时安置的意思。
其实说到底,还是怕和窝囊,稍微有点志气南朝政权都是定都南京,毕竟北伐方便,定在杭州是被人打的根本不敢想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