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高宗能罢黜岳飞等人的兵权? 赵构做对了六件事: 1、重建中央禁军, 有了只听命于自己的枪杆子。 赵构几乎白手起家, 从杨沂中的小队亲兵为开始, 一步步恢复了三衙禁军, 而且较前代还有所发展, 新禁军的战斗力与向心力, 远超他父兄时代, 顺昌大捷、柘皋之战这些最有质量的胜利, 都是中央禁军打出来的。 正像李纲指出的那样, “今禁旅军弱, 何以捍强敌而镇四方”? 赵构最终做到了。 2、理财有方, 抓住钱袋子。平心而论, 赵构在内政方面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 也颇有识人之明, 挖掘出李椿年这样的大才, 重用叶梦得。一个起初弱势到朝不保夕的朝廷, 一个生灵涂炭, 满目疮痍, 民生穷到连一个知州也吃不起肉的地步, 经济恢复的效率堪称奇迹, 南宋最初那二十年国家收入增长一直很快, 四方打仗供应不缺, 做到了有钱有兵,则边帅不敢凌朝廷。 3、 向三大帅的部队里渗沙子,化解部下对大帅们的忠诚, 朝廷给予三大帅手下的将官们自行赏罚部下的人事权, 无形的从大帅手下分化出许许多多半独立的小部队,绍兴七年,岳飞跟赵构斗气, 擅自上庐山不下来, 张浚认为岳飞“要君”, 也就是要挟朝廷。赵构也恼火, 派张宗元到岳飞军中接管部队, 然而根本没人鸟, 岳将们无人来参见, 朝廷毫无办法。 随着“抚循偏裨”的推进, 到了绍兴十一年, 岳飞被解除兵权, 岳家军就平静多了, 岳云只好写信给张宪, 让张宪组织哗变, 立即就被手下告发, 当然, 岳家军230多名中层将领,大部分是敬服岳帅威望的, 并非菜大师说的那样, 什么纷纷出卖岳飞。但这些人面对越来越强势的朝廷, 以及自己从分化帅权中得到的利益, 也确实无法凝聚起来抵制朝廷。 4、限制岳飞扩军, 不再“转移支付”。绍兴七年之前, 赵构对岳飞有求必应, 要兵给兵,要钱给钱, 特别是供给岳飞军需, 中央再三再四督催地方, 唯恐伺候岳飞不周。但绍兴七年之后, 完全变了脸。岳飞要求扩军, 赵构不加掩饰的表示:“宁与减地分, 不可添兵”“末大必折, 尾大不掉, 古人所戒。” 要钱? 赵构时不时要求岳飞自掏部队的腰包,帮助朝廷分担荆湖一带救灾工作, 救济民众,信号很明确: 别再指望朝廷给你加钱。 5、除掉岳飞在朝中的奥援。 赵构一步步加强中央, 弱化帅权, 岳飞也不可能束手认输, 他对赵构的反制主要有两招,一是将相联手, 以立储为名, 架空君权。也就是联合洛党领袖、宰相赵鼎, 以“立储”为旗帜, 在朝廷内外结成一个有吸引力的投机群体, 通过扶立第二个权力中心, 让赵构的君权贬值。同时, 反对议和, 要求抗战, 争取士人和民意的舆论支持, 化解赵构收兵权。只是, 这对赵构更非难事, 宋代宰相从第一天起, 一不掌财权二不学掌军权, 撑死了也就控制一个中书省, 抓抓文官的人事权而已,收拾武将还得掂量再三, 收拾文官根本不废吹灰之力, 赵构直接将赵鼎罢相。 6、最难的一关: 对金妥协乞和。只有停止外战, 才有对内收兵权的条件。否则, 只能无限期的依赖大将们,将权日以强, 君权日以弱,中央化进程也就遥遥无期。赵构也算是打铁还能自身硬, 通过自建中央禁军打痛了金军,让金国意识到灭宋的不可能。而赵构又是个追求实利不要脸面的人, 愿意屈身事仇, 放低身段, 总算半逼半哄着, 让金国罢兵言和。 可以说, 赵构把所有的地方都算计到了, 没给对手留一点反制的余地, 赵构自身力量又一天比一天强大,最终靠着这六招,波澜不惊,兵不血刃的收了岳飞兵权。让南宋的正常化渡过了最凶险曲折的阶段, 给赵宋又延长一百三十年的国祚。平心而论, 赵构收兵权,在疮痍板荡之中恢复中央的正常化, 固然精通南面之术, 但他真正最难的那一关, 是靠宋太祖宋太宗帮他过的。 自中唐五代以来, 中国不可能再出一个对外强势的王朝, 根结就在于“牙兵易主”这一历史难题的重复无解。换个老大发大财, 成了士兵们深入人心的风气。地方藩帅动不动被士兵驱逐、杀掉, 换个新主给大伙发赏钱。 皇帝动不动被军人叛卖、杀害, 换个新君让大伙升官发财, 这简直成了二百年之中国无限无解的循环。从皇帝到藩帅们, 往往猜不出遣将出征到底是打敌人, 还是掷出去的一个回旋镖。 宋太祖也只是缓解了这一势头,只在宋太宗手里, 专意于解决“牙兵”问题, 再加上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沉淀, 到赵构重启宋朝时, 中央禁军的重建才相对顺利, 虽然也遭遇了“苗刘之变”, 但总算没有别的波折,禁军对朝廷的忠诚, 算是回到了中唐以前的水平。 只要牙兵造反这一历史顽疾不再作妖, 中央坐得稳, 什么收外帅之兵权, 干掉几个不听话的宰相, 都不是问题。 赵构吃到了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