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一带,同名字的“侯王古庙”非常之多,却纪念不同的英雄人物。广州有的地区纪念郭侯、佛山有的地区纪念雷侯、罗侯、深圳大鹏一带则纪念汉朝留侯张良。深圳有的地区纪念抗辽抗金的杨侯、抵抗元兵的陈侯,还有远在海南纪念王侯,然而大多数地区的侯王无法考证来历! 显然,侯王古庙正是因应不同村落所崇拜的古代英雄,而形成不同的纪念对象,这些侯王大多都是将帅之才、智谋之士,皆为“忠勇爱国爱民的名人志士”。不论朝代更替,这些英雄人物的尊敬从不改变,被村民世代传颂纪念。
香港大澳“杨侯古庙”
供奉纪念宋朝忠臣国舅:杨亮节
建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根据南宋史实考究,“侯王”叫“杨亮节”,是南宋末年的国舅,护送南宋小皇帝逃避元兵追杀南下珠江口一带,是忠勇之臣、生前封“侯”、死后封“王”、所以后世尊称“侯王”、香港东涌、九龙、大澳仍保留纪念杨侯的侯王古庙。
杨亮节(?-1279年),南宋末年的国舅,为赵宋皇朝最后一位太后杨淑妃之兄、宋端宗赵昰之舅。由于他生时被封为侯,死后被封为王,故称侯王。元朝军队追杀宋帝时,杨亮节虽一直追随宋帝,但与宗室秀王赵与檡、大臣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以及宋理宗的驸马都慰、谢道清的侄儿杨镇等都发生争权斗争,唯独对被谢道清嘱命摄行军中事的老臣江万载颇为忌惮,不敢与争。传说杨亮节曾随宋帝至今日香港境内一带,曾经到过碙州(今大屿山)及官富场(今九龙城),后病殁。现时香港九龙、元朗、东涌、大澳及大围等地,仍存有纪念他的侯王庙。
香港大澳“杨侯古庙”
供奉纪念宋末忠臣国舅:杨亮节
侯王庙又称杨侯庙,中国民间信仰之一
杨侯古庙历史悠久因大澳端午龙舟游涌而闻名
杨亮节,南宋杨淑妃(后为太后)之兄,官封处置使。元兵入侵,由谢道清太皇太后暗命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带领江氏子孙并率自组义军和大部分殿前禁军保护奉淑妃及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奔。
公元1276年(德祐二年)5月节的外甥赵昰即帝位(称为端宗)于福州。11月,元兵攻陷福州。在临安到福州的逃亡途中,由杨淑妃作主,将杨亮节之女配嫁给江万载第四子妻儿已在饶州(江西上饶)之役中随伯父江万里投止水殉国的江钰为妻,但江钰在婺州(今浙江金华)战役中战死殉国,其女也自尽殉节。亮节随驾至泉州,因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蕃客回回”)人蒲寿庚(1205-1290年)拥兵作乱,杨亮节父子四人因避叛乱军走散,及归,宋少帝一行已至潮州。遂携三个儿子世昌、世耀、世隆追到漳州。因第三子途劳染疾,寄养于漳浦佛潭农家。亮节与长子、次子来到厦门,想觅船前往广东新会崖山与少帝会合。此时传来崖山海战兵败、少帝投海的不幸消息,亮节悲愤不已。遂与两子渡海到浯州(今金门),隐居于官澳珠宝石下,誓诫子孙莫为元臣,郁郁而终。
杨侯古庙庙内碑文载道:“考杨侯古庙所崇祀者乃宋末忠臣杨亮节宋帝为元兵追逐至于海隅九龙驻跸后移师大屿山驻节大澳亮节侯护驾并御元军旋杨侯婴疾然军为旁午仍运筹帷幄求却强敌带病奉公不幸药石无灵薨逝九龙葬于城西殁后追封为王其公忠体国名垂青史士人为崇功报德遂建庙奉祀藉期庇荫每于农历六月六日侯王宝诞”。
香港九龙“侯王古庙”
庙前建有亭,挂有牌匾书“至诚前知”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谚语,意思是,诚心要实行的主张或要办的事,能够预先推知。出自《礼记·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香港九龙城侯王庙早于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已存在,为一座茅屋,以纪念南宋忠臣杨亮节。现存的侯王庙则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并曾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年(1822年)及光绪五年(1879年)进行修缮。
杨淑妃(?―1279年),宋度宗赵禥之皇妃,宋端宗赵昰生母
宋末忠臣国舅:杨亮节妹妹,杨氏初入宫时,被封为美人
咸淳三年(1267年)封淑妃
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赵昰继位,被尊为皇太后,赵杨一家亲
据记载,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浙江杭州),宋朝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1276年临安陷落后,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和赵昰、赵昺(赵昰弟、母俞修容)经温州逃到福州,7岁的赵昰即位为宋端宗,尊杨淑妃为皇太后。1278年赵昰去世,传位异母弟弟赵昺。1279年,宋军在新会崖门战役中败退,丞相陆秀夫抱着赵昺投海自尽,杨淑妃听消息后,感叹宋朝复兴无望,投海自杀殉国。《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杨淑妃,初选入宫为美人。咸淳三年,进封淑妃,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生建国公昰。昰走温州,又走福州。众推为主,册妃为太后;封弟昺卫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景炎二年,大军围昰于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祥兴春二月,昺投海死,妃闻之大恸,曰:“我艰关忍死者,正为赵氏祭祀尚有可望尔,今天命至此,夫复何言!”遂赴海死。
宋末忠臣大将张世杰匆匆把杨太后葬在崖山向海的一处叫寿星塘(今官冲村永安里一带,宋端宗赵昰的“永福陵”附近)的坡地,就地取材修筑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蚝壳为建材的皇陵。因当时环境特殊,安葬得很仓促、很简陋,不敢立碑,立坟头!
农历四月二十七南宋国母“杨淑妃诞”
人们传承国母精神+祈福国泰民安
誉为“五邑第一诞”
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太后杨淑妃诞辰的日子,南宋国母杨淑妃坚贞不屈、慈满天下,在南宋皇朝最后关头,两扶幼帝登基,率领数十万军民抗击元军进犯,最后在新会崖海之滨蹈海殉国,被后世尊为忠贞节烈的化身。后人为其修建慈元庙(国母殿),每逢四月二十七日为其庆生,举行大型“国母诞”祭祀仪式至今已有500多年!在宋元展开的大规模崖门海战中,她挺身而出,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忠臣誓死护朝、抗击元兵。崖门海战历时20多天,有10余万具尸体浮海,大宋王朝宣告灭亡。
后人评价时认为:崖山之战从战术层面看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部署失当,对战役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众多将士为保家卫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杨太后的忠贞节烈和众将士的视死如归精神却被世代传颂,杨太后也因此被称为国母。
崖山祠内供奉纪念杨太后的“慈元庙”
两百多年后的明朝弘治四年(1491年),当地人感念杨太后不畏艰难险阻,先后拥立南宋两个幼帝,抗击元军的忠贞顽强精神。由岭南大儒新会陈献章与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向期廷奏请并获准,于1494年建大忠祠和慈元庙(俗称“国母殿”现“崖山祠”)于当年宋少帝行都故址之上供世人凭吊!建大忠祠为表彰南宋力抗元兵,坚贞不屈的三忠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慈元庙为纪念以身殉国的宋少帝及杨太后。《慈元庙碑》亦为此而立,由陈白沙亲自撰文并以茅龙笔书写。
当今中国,伟大的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国母”。无巧不成书的是,700多年前就有一位万民敬仰的“国母”——南宋最后一位皇太后杨淑妃。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广东新会等地沿海民众会隆重举行“五邑第一诞国母诞”,以纪念这位在新会崖山赴海殉国的杨太后。杨太后陵,它是广东唯二的中原正统王朝皇陵,另一个深圳宋少帝陵,也是史上唯一采用蚝壳为建材的皇陵。
“国母诞”至今已有500多年,直至日军侵华时烧毁慈元殿,才导致国母祭祀活动中断。2006年,新会霞路村赵氏后人赵长主动协助文化旅游区举办第一届国母诞。2007年,在区政府和新会赵氏宗亲会等团体单位的支持下,崖门镇就有近百名妇女自发组织前往祭祀,祝贺国母诞辰、祈求国泰民安、传承国母精神。2009年,第三届国母诞活动把中国传统武术国粹文化融入其中,同时举办第一届武术文化节,并将祈福活动期延长为20天。
现在“国母诞”(崖山庙会)策划了祈福文化、旅游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四大主题活动,举行宫廷舞蹈、龙狮表演、古装巡游、浮石飘色等多项活动。现在,国母诞被誉为“五邑第一诞”,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近万名游客纷至沓来,举行隆重的赵氏皇族后裔拜祭活动,气氛热烈,香烟缭绕,爆竹声声,被誉为“五邑第一诞”。
南宋是中华史上深受南方百姓认同的一个封建王朝,具有很强的汉民族凝聚力,素有“崖山之后无中华”之称!
番禺罗边村“侯王古庙”供奉西汉开国功臣陈平
庙内悬挂杨氏送的“赵宋帝诗”牌匾
番禺大地、珠江之滨、蓼水涌畔,有一个被当代史学家称为“第三珠玑巷”的古村落罗边村,村子南面有一座庙,叫侯王古庙。庙内供奉着曾经恩泽罗边祖先并福荫子孙万代的侯王,在仰承天泽的同时,也反映了罗边村人敬畏、感恩、崇尚贤良的情操。 这是一座清代风格的建筑,座北向南,面积约196平方米。庙前是小广场,正中为青石条铺砌的庙道,与庙前石级同宽,沿中轴线直通村口桥头街,左侧为传统的灰沙质“地堂”,右侧为青石板街道。
庙后堂柱有一副木质挂联说出了建庙的因由,上联为“解组记曾催桂林入梦”,下联为“铸金还欲侍蓼水涵恩”。解组是辞官的意思,蓼水是指罗边村前的蓼水涌。相传,侯王庙的建庙发起人为罗边村的梁姓祖先梁公。梁公曾在桂林为官,某日侯王托梦梁公,提示他赶快辞官离开,梁公听从侯王劝告辞官归里。不久,桂林一带果然出现大灾难,梁公为感谢侯王的救命之恩,在村内发动村民建庙酬恩,世代供奉侯王。这是梁公的梦神救命说,不可尽信。古人有为提升自己威望而故弄玄虚编造神话的做法,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不乏其人,如汉高祖刘邦的斩白蛇起义的神话,又如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初将“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藏于鱼肚的忽悠。当然,梁公发起建侯王庙在客观上是教化了子民的,既标榜了正义,又使民众懂得感恩与敬畏!
番禺罗边村“侯王古庙”,未改造前影
庙内建筑布局为前厅、后座、左走廊、右走廊,中间为天井。前厅正中设有屏风与天井分隔,屏风两侧的柱上挂木刻联。上联为“侯王业绩垂青史”,表示侯王的业绩功垂青史,留芳万世;下联为“古庙香烟飨万家”,意为侯王给后人的福荫传至千家万户。天井为四方形小亭,南侧横樑面南挂有“雨露同沾”的牌匾,北侧横樑面南挂着“产嘏孔奢”的牌匾。“产嘏孔奢”是宋真宗赵恒的祈福诗句,寓意福荫绵长。右侧走廊庙墙镶嵌着1995年重建庙宇的捐款芳名录石碑。
后堂的神位上,从左至右供奉的神像有国师、欧舍人、侯王公、郭舍人、梁公。在香案前,还有两尊神像,左侧是掌印将军,右侧是挥笔判官。在香案右下侧,有一尊三不象神兽,名叫“大哥”,也叫白虎上师,用于克治邪恶。在我国,侯王庙众多,但所供奉的侯王不尽相同。究竟罗边村侯王庙供奉的侯王是谁呢?据传,庙内供奉的侯王公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的陈平。陈平(?~前178年)先为刘邦的谋臣,曾六出奇计策助刘邦。汉文帝时,曾任右丞相,后又迁任左丞相,有贤相之称。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死后谥献侯。从供奉的形制规格看,应为汉代风格。西汉初至汉武帝之前,汉朝崇尚道家治国,国师地位崇高,所以,这所侯王庙也将国师当成神一样供奉!
“产嘏孔奢”,杨国才、杨国良宗亲赠
广州番禺罗边村“侯王古庙”悬挂的匾额
有趣的是出自赵宋皇帝诗句牌匾是杨氏宗亲送的
莫非杨氏宗亲误以为供奉宋朝忠臣杨亮节?令人猜想
绵瑞无疆,产嘏孔奢。意思:绵瑞无边,产吸孔奢侈。出自宋真宗的《宁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四首》,全句是:
若木露英,清云流霞。
蔓蔓芝秀,凭凭桂华。
绵瑞无疆,产嘏孔奢。
皇则受之,蛩我帝家。
这首诗确实很美,它以丰富的意象和华丽的词藻描绘了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让我们来详细地赏析一下。 首先,“若木露英,清云流霞。”这两句描绘了若木和流霞的美丽景象,若木是一种神奇的植物,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繁荣;而流霞则是云彩的美丽色彩,象征着天空的壮丽和神秘。这些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宏伟壮观的基调。“蔓蔓芝秀,凭凭桂华。”这两句描绘了芝草和桂花的美好生长,芝草蔓蔓,桂花高挂,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和尊贵。同时,这也暗示了这片土地的富饶和优越。“绵瑞无疆,产嘏孔奢。”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这片土地的富饶和繁荣,各种吉祥的瑞物不断出现,赐福也十分丰厚。这表明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预示着未来的繁荣昌盛。“皇则受之,蛩我帝家。”最后两句表达了这片土地的主人接受了这些恩赐,并自豪地宣称自己属于皇帝的家族。
这既是对这片土地繁荣昌盛的赞美,也是对皇帝的敬意和忠诚。总的来讲,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繁荣昌盛、富饶美丽的景象。通过对芝草、桂花、若木、流霞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皇家的敬意和忠诚,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罗边村‘侯王庙’侯王宝殿中间坐着侯王
左至右供奉梁公、郭舍人、欧舍人
国师、前左挥笔判官、右掌印将军
未改造前影
舍人是始自先秦,止于清代的官职,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职权与地位,但大致上都离不开草拟诏书、传宣诏令等工作。史上,郭舍人确有其人,据史料记载,郭舍人是汉武帝当太子时相识结下的太子党之一,但其身份是“倡优”,即专事歌舞与杂耍供皇家娱乐之人,并非掌管“草拟诏书、传宣诏令”的舍人。存疑的是,陈平死后22年汉武帝才出生(前156年),难道汉武帝会与一个已经垂老之人郭舍人结成太子党?又或者郭舍人与陈平不曾同朝为官。可以肯定的是,以罗姓为主要姓氏的罗边村,其公共建筑侯王庙供奉的除侯王外,还有梁姓的祖先梁公,除反映了罗姓村民的大度外,还印证了梁公确是建庙的发起人,并且功劳最大,深得村民认可与爱戴,成为村民世代供奉的神!
香港元朗厦村杨侯宫
元朗厦村杨侯宫,位于香港元朗厦村东头村东北面,相传由当地东头三村(东头村、罗屋村、巷尾村)的邓氏族人兴建,以纪念侯王杨亮节保护南宋末帝、慷慨捐躯的事迹。故老相传,杨侯宫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正门的石匾刻有“嘉庆辛未年”,表明庙宇最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年)已经建成。
杨侯宫原为传统的两进一天井建筑,其后于天井加建上盖而成为香亭,前进鼓台和石柱均以红砂石建造,是香港一些重要传统中式建筑物的特色。后进设有三座神龛,分别供奉侯王、金花娘娘和土地的神像,庙内饰以吉祥图案的精致木刻和壁画。庙宇东北面的附属建筑物供奉清朝广东巡抚王来任,他曾上书朝廷,请求废除清初的迁界令,使沿海居民免除流离迁徙之苦。杨侯宫于1988年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宋朝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代,并影响至今
如《百家姓》、宋体字就诞生于宋朝
这两大发明在中国人今天的生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