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老天3次助我军破敌,堪称诡异至今无法解释

软萌萌兔宝 2024-11-24 15:53:46

淮海战役是对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精锐尽失其统治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完全暴露在解放军兵锋之下,可以说是危如累卵,摇摇欲坠。

关于淮海战役胜利原因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术者都公认:国民党在包括淮海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中失败的原因,除了我军打的是人民战争之外,还缘自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指挥系统混乱、战略判断失误、战术执行不当、以及在后勤补给、士气和政治因素上的劣势。

著名党史专家金冲及教授在他所著的《转折年代》一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往往容易被研究者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战场上的天气。《孙子兵法》上早就说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在古今中外的无数次战役中,“天时”作为战场环境条件的可变因素,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还会影响战争的结局,淮海战役也不例外。

据金冲及教授的研究,在淮海战役的各个阶段,老天都似乎在“帮助”解放军。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军的许多高级将领每每说到这场战役,都不约而同地说到这样一个观点:“天要灭蒋,这是天意使然。”

一、

1948年11月初,在东北国民党军全部歼灭之后,为了防止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南撤,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力争在徐州附近歼灭刘峙集团主力,同时责成华东、华北、中原三大区以全力支援淮海前线,保证战役的胜利。

11月7日,刘峙集团主力黄百韬兵团开始西渡运河,向徐州靠拢。如让其顺利回到徐州,分割包围之势则不易形成。粟裕令1纵、6纵、9纵、鲁中南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从临沂地区直扑黄兵团所在的新安镇;4纵、8纵由临沂西南直进邳县;2纵、12纵和11纵由临沂南下,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了碾庄。

黄百韬被包围后,心中并不惊慌。他认为碾庄留有李弥兵团之前修筑的工事,只要好好利用,解放军很难拿下碾庄。随即黄百韬作出部署:令兵团司令部置于碾庄,第二十五军占领碾庄以北之小牙庄、万家壶一带,向北防御;第六十四军占领碾庄圩以南之大院上、吴庄,向东防御;第四十四军据守碾庄圩车站及车站以南之各村庄,对南防御;第一00军位置于彭庄、贺台子,对西防御;各军炮兵集中使用。

黄百韬也算是国军名将,他的这种部署,可以说是构筑了立体防御工事。碾庄所有的深沟、道路、墙壁、地下,全部被黄百韬军队用密集的火炮和轻重机关枪、步枪武装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坚固堡垒。

为了给黄百韬打气,蒋介石还让人空投给被包围的黄百韬一封亲笔信:“焕然司令弟勋鉴:此次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务希严令所部切实训导,同心一德,团结苦斗,期在必胜,完成重大之使命,是为至要。顺颂戎祉。各军师长均此。中正手书”

收到这封信后,黄百韬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虽然在11月19日的夜间,解放军对碾庄的黄百韬兵团部展开了总攻,但百韬利用碾庄独特的土圩和水壕构筑成多层的火力网,使解放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解放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仅突破了两道水壕和圩墙。

虽然丢失了两处阵地,但黄百韬并不惊慌。他认为解放军擅长的是打夜战,天亮后一定会暂缓攻击,以他现有的兵力是可以重新组织再夺回失去的阵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碾庄地区突然天降大雾,浓雾迷蒙,十步之内什么都看不见。黄百韬精心布置的各种火力在浓雾中既不能有效射击,更不能互相支援,全然无法发挥作用。

更让黄百韬没有想到的是,在浓雾的掩护下,解放军向他发起了猛烈进攻。凭借着浓雾的掩护,黄百韬赖以阻挡解放军的屏障和火力网失去了作用,解放军很快便推进到碾庄黄百韬的司令部附近。黄百韬见大势已去,又见一队队解放军正在追击如丧家之犬四下奔逃的国民党军,于是他右手从怀中掏出了防身袖珍手枪,对准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顷刻之间便倒地身亡。

客观上来说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虽然我军也能够拿下碾庄,但黄百韬的抵抗会更加有力,战斗会更加惨烈,我军付出的伤亡也会更大。

二、

在黄百韬兵团被围的同时,蒋介石急令集结在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星夜兼程,驰援徐州”。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黄维兵团刚刚动身,天上便下起了倾盆大雨,风雨交加,雷电大作,连续不断整整下了7天7夜。暴雨狂风,引起了山洪暴发,道路被淹没,桥梁被冲毁,中原大地,一片汪洋。千里平原,顿成无边无际的泽国。

好不容易熬到雨停了,天空开始放晴,但由于地面长期浸泡在雨水中,道路泥泞,不仅配属快速纵队的战车、装甲车、运输汽车、炮车、辎重车根本无法上路行驶,就是人员、马匹,行走起来也相当困难。当地农民说,像这样的大雨,天晴以后,起码要四五天,甚至要1个星期,等水退后,道路干燥,车马才能行动。

更令黄维苦恼的是,他的机械化部队在此时又遭到尾随而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地方武装在沿途不断地阻击和袭扰,这更加导致黄维兵团行进艰难,直到11月23日才到达南坪集浍河一线。而此时盼着黄维增援解围的黄百韬兵团,早已被华野歼灭了。

黄维兵团是一个全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车辆辎重众多,是国民党军中装备精良的摩托化步兵部队,也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如果没有那几天的大雨,以他们的机械化程度,只需几天的时间就可到达徐州。如果黄维兵团能够在快速抵达淮海战场,会给我军消灭黄百韬兵团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

1948年12月4日,从徐州撤退出来的国民党徐州“剿总”的第二、第十三、第十六三个兵团和直属部队约30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了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几天后,部队粮食吃光,杜聿明只得在1948年12月4日致电蒋介石:“徐州原无存粮,此次亦有损耗,目前已无法维持,恳即空投补给。本部已于陈官庄东北地区完成宽五十公尺、长六百公尺之小型飞机着陆场,两旁以小土堆插白旗表示之。”

空投对天气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淮海战役期间的天气却非常恶劣。据华东野战军一纵战地记者张永记录,战役期间有20多天为阴、雨、雪天气,尤其是12月19日以后,“连日风雪交加,飞机无法空投,莫说突围需要的粮弹接济不上,就连每日十几万人吃粮也难供给。”

虽然杜聿明苦苦哀求,但由于那些天总是在下大雪,蒋介石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空投,弄得杜聿明不得不向蒋介石叫苦说:“连日空投,平均每日少者十六架次,多者不足三十架次,所投粮弹即不遇意外损耗,亦不够所需量四分之一。”

李弥也对蒋介石抱怨说:“就投粮一项来说,陈官庄有官兵三十万人,就空投一日的最大量来计算,也只够十万人一日所需,仍有二十万人没有吃的。如果平均分给三十万人来吃,就只够每天每人吃一顿。”

由于粮食不够,每次空投都会引起国军的哄抢。国军第74军军长邱维达描述当时的惨景说:“我在观察所见到过,甲抢到一块大饼来不及吃,会被乙一枪打倒,乙将饼转夺过来,还来不及送到嘴内,又会被丙一枪打倒,再把乙手上的饼转夺过去。如此循环不断地你夺我争,为着一块大饼,牺牲几条命或几十条命。”

缺乏食品的部队是不可能持久的,尤其是在生死未卜的包围圈之中,只要有办法搞到吃的,军纪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作用。饥饿的士兵们,为了争抢从天上掉下来的空投物资,多次发生火并事件。被困在陈官庄的国军,甚至编了一首歌谣:“见了飞机乱哄哄,甩了枪杆打冲锋,不要生命要大饼,求得一时饱腹中。”

四、

这场大雪一直下到12月28日,包围圈内国民党军粮绝弹缺,许多国民党官兵饥寒难忍,纷纷逃往解放军阵地,在十多天里共有一万多人向解放军投降。

面对这种局面,杜聿明也无计可施,只得向蒋介石发电:“我大军被围兼旬有余,空投断绝,官兵饥寒交迫,牛马、树皮、草根均已杀吃殆尽,房屋、桌器、衣被等作柴烧。此战局之严重,不在四面受敌而为饥饿,任何鼓励士气之法,均因现实问题不能打破而无效。

就这样,国民党军队实力不断削弱,而解放军实力不断增强,双方此消彼长,强弱转变,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尽管有美国人的扶持,国民党在挑起内战后,由于不得民心,以及战略上的多次失误,导致官兵怨声载道、士气颓靡,战斗意志和作战能力一再减弱,终于兵败淮海战场。而淮海战役中的三次异常天气,也加速了我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的进程。虽然这只是一个巧合,也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何尝不是国民党失道寡助的一种体现呢?

反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共有超过543万民工支援前线,平均1名战士身后就有9名民工的支援。正是因为有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才能在战场上决战决胜。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赢得人民的信任,获得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

《军事史林》:《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空投粮食相关问题探析》

0 阅读: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