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的书法高手,13届国展他的一件小楷作品,让人过目不忘

四海易文字 2024-07-05 15:15:41

楷书在国展中,投稿数量排在第二,仅次于行书。单楷书来讲,投稿多以中小字为主,12公分以上的大楷,对综合素质要求甚高,小问题容易放大,很多中书协会员,大楷也是他们的薄弱项。

国展中小字竞争最为激烈,“同行”之间的竞争一定要有差异化,这句话放在书法竞赛上一样实用。差异化有两重意思,其一是避免整体感观类同,书风章法相近,审美容易疲劳,缺少展厅展览效果。第二重意思是,作品视觉的冲击力强,有新意,辨识度强,与众不同。

来自安徽安庆的———张志老师,五体之中,最善小楷,作为一名中书协老会员,十三届国展又看到他的作品,张志老师的这件作品,同以前参加的展赛,表现的书风又有不同。张老师成名比较早,早期写了一些古拙韵味、钟繇风格的作品;后来风格发生了改变,故意加强了长线条的表达,写“二王”的风格,把王献之《玉版13行》奔放飘逸、发挥得淋漓尽致。那时候张老师的作品很有个性,得魏晋风神,入了不少大展。

这些年,中书协提出回归唐楷,看出张老师的作品融入了唐人写经及颜楷厚重。岁月的轮回,植入传统的又一个循环,从魏晋到唐宋,从明清又回到了魏晋。楷书的修炼便有了新的感悟。看张老师十三届国展这件作品,又回到了二王为主体,多了一些圆融,有了更高的控制,似乎人随着年龄的改变,少了锋芒,多了含蓄厚重。扬州八怪郑板桥《画论》有述: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人一旦入展次数增多,对这个“赛”字看得略微淡了一些,人一含蓄、谦虚即随之而来,书写中的表达,节奏自然就慢了下来,从爽利快捷变成沉稳老辣,显然是心态发生了转变。

这件作品,观全局仅用了1/3的区域来书写,留白的空间要比书写的空间大,把题签也列在条屏之中,将传统的短题签进行延伸,补了右下角的空缺,三条屏变成了四条屏的效果。这么多年的展赛,几乎没有人将题签延伸到作品等长的长度。

作品采用了仿古纸深浅搭配,精湛的笔墨技巧衬托下,加了很多个人的思想,细看作品的局部,既有墨色的变化,行列之间的穿插,自然中带有s摆动,静态的字体充满了动态,魏晋风貌中包含着时代的特色。

清人包世臣《安吴论书》中提出,书法有“二望”,原文:“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

大意是通过观察判断,一类书者,学习古人,得外形的像,缺少自己的思想;另外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了个人的趣味,使其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创作中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些在张老师的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小楷之难,难在才情的发挥。今人作小楷,多以抄写为主,注入作品内涵,发挥自己的理解,一定要先解决技术上的问题,精神和技法是一把双刃剑。全篇控制以技法为准,精神自然就会远离;以性情为本,下笔在法度之中,做一个理性的情感书者,这是书法人的第一追求。

张志老师介绍:

张志,别署溪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书协副主席,安徽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简社社员,契社创始人。2018年入选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2019、2021年获得第四、五届安庆市政府文学艺术奖。2022年安徽省“国元证券杯”文艺创作年度推荐优秀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展览入展和获奖。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