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会挑起蜀吴相争,导致两败俱伤,吕蒙为何还坚持发起白衣渡江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7-19 09:18:55

三国时,吕蒙“白衣渡江”一举扬名天下。

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吕蒙让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样子“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切断关羽归路,并将其擒获。

此战之后,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关系也被打破,并引发了之后的夷陵之战。

对于吕蒙此举,历来争议不断。

有人认为吕蒙智勇绝伦,堪称国士;也有人视吕蒙、陆逊为行奸邪之计的妖魔。

那么吕蒙到底有没有战略眼光呢?

吕蒙夺荆州迫使关羽败亡,由此打开北伐通道固然有利于东吴,但同时又导致蜀吴反目,夷陵之战两败俱伤。

作为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的确难说是目光长远。

但这也让人产生一个疑问:

此前孙权不是采纳鲁肃之策,“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重点是筑牢江东的基本盘?为何后来孙权又要任用吕蒙,采用了更为激进的战略?

“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占荆州、取襄阳的战略上,蜀吴高度重合,两国形成了势不两立的竞争关系。

刘备跨有荆益、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这个战略着眼未来,固然伟大。

但东吴的安全与生存也不可不考虑。

两者产生对立的结果,便是产生严重的内耗,让蜀吴国力大衰,隔岸观火的魏晋最终渔翁得利。

白衣渡江

吕蒙的战略是什么?

公元217年,鲁肃死后,由吕蒙接任大都督。与鲁肃的防守不同,吕蒙提出了全新的进攻战略:主张派一支兵驻扎江陵,另外一支兵进驻白帝城,再派一支兵沿江游弋作为应援,而吴军主力则攻占襄樊,以利于北上中原。

这个战略,可谓杀气十足,一反之前鲁肃结好蜀汉的态度。

为何会这样?

东吴战略具有阶段性特征,主打一个灵活多变,此前早已变更过。

赤壁之战大获全胜后,孙权曾有一统天下之梦,为此周瑜提出的是全面进攻的战略:

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

也就是说,周瑜力主占领益州,然后和曹操划江而治,并随后以襄阳为突破口发起北伐,逐鹿中原,直至夺取天下。

无奈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接下来曹操发起的淮南之战,将孙权之梦撕得粉碎。 

赤壁之战

209年三月,曹操“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

有了赤壁之战的教训,曹操开始补足短板,大练水军、屯田备粮,调集十万大军准备由合肥攻入东吴。

若曹操的计划得逞,就将危及东吴都城建业。这种压迫感,让孙权不得不集中所有兵力应对,并广泛争取帮手。“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览英雄”。   

孙权意识到赤壁之战并没有让曹操伤筋动骨,缓过劲来的曹操更加强大和可怕。

魏吴淮南之战

困境之下,孙权只得转变策略,采纳了鲁肃的保守战略。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

鲁肃认为,当时的曹操早已缓过劲来,就像项羽一样强大,借赤壁之势将曹操一把干掉的想法显然就不靠谱。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守势,苦练内功,先将荆州一带控制住,保住东吴的基本盘,然后“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所以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让刘备稳住荆州的同时,自己则全力在淮南与曹操展开争夺。

刘备借荆州

如果没有关羽的北伐,或许蜀吴还能吵吵闹闹地合作下去。

之前围绕荆州的问题,双方发生过一次“湘水对峙”,但通过协商解决了问题。

刘备占据荆州,派关羽镇守。孙权屡次索要,刘备拒不归还。

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得知后,迅速从益州赶回公安坐镇,命令关羽将三郡夺回来。

孙权也抵达了接近前线的陆口,一面派鲁肃率万人屯驻益阳抵抗关羽,一面令吕蒙紧急回师增援鲁肃。眼看双方大战在即。

但当时曹操正攻打汉中,刘备感到后方吃紧,便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也想抓住魏蜀争夺汉中的窗口期去攻取合肥。双方便就此罢兵,并议定以湘水为界,孙权将零陵郡还给刘备。

通过湘水对峙,可以得知几点信息:争夺荆州在蜀吴都尚未上升到首要战略目标;双方都倾向于协商解决。

那是什么让蜀吴彻底急了眼,为了荆州不惜赌上国运呢?

事关发展的问题,双方都不含糊。

刘备入蜀并取得汉中之战胜利,由此成功在益州站稳脚跟。但刘备并不满足于此,他总想搏一搏。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跨有荆州和益州之后,下一步可就是北上中原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关羽开始为北伐做前期准备。

刘备在收复荆州江南四郡后,没将这些地盘交给关羽管理,却反而封关羽为襄阳郡太守,令其驻军于江北。这明摆着就是在敦促关羽尽快发起襄樊战役。

而攻下襄樊,就能打通汉中-上庸-襄樊的汉水航道,将汉水变为蜀国内河,为全面北伐创造有利态势。

众所周知蜀道难,若从汉中发起北伐,蜀军的补给成本巨大,这也限制了北伐的规模。而如果打通汉水之后,蜀军可以部分绕开关中这个易守难攻之地,同时从襄阳、上庸等地出兵,与汉中形成掎角之势,从而威胁到魏国的许昌、洛阳等核心区域。此外,通过汉水,蜀军可以实现军队、物资的快速输送,让多个战场形成联动。  

当年刘邦之所以能够由汉中攻入关中,就是依托了汉水的运输便利。若蜀汉想要在北伐上有所作为,汉江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

立足荆州、拿下襄樊,事关北伐成败,就成为关羽的首要任务。

汉水将几个重要战略要地连接起来

蜀汉想北伐的想法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东吴的前途命运。

因为襄樊也是东吴的战略突破口。

一旦关羽攻下了襄樊,就等于锁死了东吴的发展空间。如果东吴还要继续与蜀国保持结盟,那么东吴就顶多只能在魏蜀争霸时在后方搞搞后勤工作,战略地位和实力一落千丈,最终被边缘化直至被蜀吞并掉。

吕蒙敏锐地察觉了这个危机,他对孙权说:“现今关羽之所以没有立即向东侵犯我们的辖境,原因就在于主公您无比圣明,我们这些将领还在世啊。如今不趁我们强壮时打他们的主意,一旦我们死了,要想再施展力量,还可能吗?”

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

吕蒙给出的对策,就是夺取荆州,攻占襄樊。

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于是在关羽进攻襄樊异常顺利,似乎就要得手之时,司马懿等人建议联合东吴制约关羽。

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于是在关羽和徐晃在樊城死战之时,吕蒙釜底抽薪,发起了“白衣渡江”。

......

关羽大意失荆州

吕蒙从背后捅了关羽一刀,对于东吴来说至关重要:得到荆州,占住长江中游门户,维护东吴战略安全,也夺取了未来北上的战略通道。

但东吴并没有因此而安枕无忧。三年后,刘备倾全国之兵发起了“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不仅让蜀汉精锐为之一空,也让东吴元气大伤。

东吴究竟伤亡有多重?我们可以从后来邓芝出使东吴时的强硬态度中窥得一二:

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邓芝对孙权说,如果吴国不和蜀国结盟,那么就得向曹魏称臣,如果吴国不听话,那么魏国必定征讨,到那时蜀国就能率兵顺长江而下,彻底灭亡吴国。

也就是说,只要魏蜀再打一个小配合,东吴就承受不住了。

可见,“白衣渡江”对于蜀吴而言,是开启了一个双输的结局。

当然,我们无须指责吕蒙的短视。孙权之所以采纳吕蒙的战略,恰恰是蜀汉冒进试图北伐,同时给东吴带来了国土和战略上的双重威胁。

永远不要试图毁灭别人的梦想和希望,这样做往往代价高昂。

所以蜀吴不妨换一个思路。

双方或许可以尝试从汉中、荆州、合肥三个方向共同向魏国发起攻击。这样如果顺利,蜀国就能从汉中打入关中,进而威胁洛阳,而吴国就能北上攻取徐州和山东。待联手灭魏后,双方便可平分天下,远远胜过偏安一隅的局面。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与其双方进行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不如携手将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

有些梦想是可以共享。  

2 阅读:323
评论列表
  • 2024-07-21 06:31

    江东鼠辈

    牵着纲子去打猎 回复:
    鼠国鼠辈刘黄鼠[得瑟]
  • 2024-07-21 18:06

    事实证明吕蒙是对的,正因为他白衣渡江,让东吴多活了20年

  • 2024-08-12 20:48

    明知 东吴是盟友 为什么关羽肆无忌掸擅取湘米 扬言还师灭尔?

  • 2024-07-21 17:28

    不发动白衣渡江以前,刘备八万人跟孙权因为三郡问题就已经兵戎相见。刘备已经彻底不装了,再不去抢筹码,就没得玩了。孙权给了一次刘备做大的机会。刘备做大后就直接要掀桌子了,孙权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会继续放任刘备这样了。

  • 2024-07-24 21:27

    两败俱伤?孙吳280年才亡,蜀汉265年就完蛋了[呲牙笑]

  • 2024-08-07 18:23

    因为吕蒙自知命不久矣,自己有生之年把事做了。后面就看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