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刘备只损失了5万左右的军队,蜀汉为什么从此一蹶不振? 刘备的一生是典型的英雄传奇,自少年时期起便历经坎坷。他曾在桃园与关羽、张飞结拜,誓言同生共死,这一事件成为后世歌颂的兄弟义气典范。他的政治生涯始于涿郡的小县令,但不甘平庸的他最终走上了争夺天下的征途。 在数十年的征战中,刘备逐渐从一个小有名气的县令,成长为三国之一的君主。益州之战中,刘备凭借其精妙的军事策略和坚定的决心,成功夺取了蜀地。随后的汉中之战则巩固了他在西部的统治。 然而,夷陵之战是刘备生涯中的转折点,也是其晚年的重大挫折。在这场战役中,蜀汉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将领和兵力,更因战事失败对刘备的声望与统治造成了严重打击。刘备在战后的悲痛和自责中,健康状况急速恶化。最终,在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不久后便病逝,结束了他多舛的一生。 尽管在临终前,刘备将蜀汉的未来寄托于诸葛亮,但其死亡无疑加剧了蜀汉内部的不稳定和外部的压力。诸葛亮继位之后虽多次北伐,但始终未能实现刘备生前的夙愿——统一三国。 蜀汉在此战前的兵力总数约为十万,这一数字在三国中并不突出。然而,夷陵之战的失败导致了蜀汉损失了半数兵力,留下的五万士兵面临着巨大的防守压力。这些剩余的兵力需要分散在汉中、永安、南中以及成都等关键地区进行防守,这极大限制了蜀汉的战略机动能力。 在人才方面,夷陵之战的损失尤为惨重。许多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在此役中阵亡,造成了人才断层。这些将领原本有望在蜀汉后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早逝使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未来支柱。例如,沙摩柯这位五溪蛮的首领原本是刘备的重要盟友,他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削弱了蜀汉与边疆民族的联盟关系。 黄权作为治中从事,曾多次劝谏刘备不要发动对吴的战争,但未被采纳。刘备的东吴之役失败后,黄权被迫降魏,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重大打击,也意味着蜀汉失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和政治领导者。 此外,刘备的亲信武将冯习和张南,以及忠诚的护卫傅彤,在战事中也显示出了他们的价值和牺牲。尤其是傅彤,在保护刘备的过程中精疲力尽。他们的损失进一步减弱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和士气。 在谋略层面,马良和程畿作为主要谋士,其战略安排对战役的成败起到了关键作用。马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还影响了其弟马谡,后者在诸葛亮麾下也成为一位重要的军事谋士。 王甫曾提出的策略未被关羽采纳,后在夷陵之战中战死,这不仅是人才的损失,也暴露了蜀汉军事决策中的问题。 据史料记载,刘备派遣的将军吴班、冯习和张南带领的先头部队约三万人,后期加入了沙摩柯等五奚蛮夷,使得总兵力增至五万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战略要地峡口,并成功攻入吴境,在巫地击败了吴军李异和刘阿的部队,进而占领了秭归。 与此同时,东吴方面也不甘示弱,孙权调集了五万大军,交由陆逊指挥,以图挡住刘备的进攻。东吴的军队在陆逊的策略指挥下,与蜀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夷陵之战因双方实力相当而呈现出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这与之前的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有着明显的区别。 战事的最终结果对刘备来说是不利的。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后,刘备被迫退往白帝城。尽管东吴的将领潘璋和徐盛建议乘胜追击,以期扩大战果,但刘备及时整合了散兵,并得到了赵云的后军支援。此时,永安的驻军已达近两万人,使得陆逊失去了进一步攻克永安的机会。 尽管从表面上看,蜀汉在夷陵之战中似乎损失了约五万兵马,但实际上,这主要包括了战场上的溃散士兵。这些士兵最终在永安与白帝城地区重新集结,因此,蜀汉的实际兵力损失可能远低于五万。 来自 大意觉迷. 地图上的三国[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