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吕芳对胡宗宪说,遇事不要自己拿主意,是什么意思?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9-06 22:32:44
吕芳是嘉靖的亲信,在嘉靖秘密召见胡宗宪后,吕芳在石阶上,追上胡宗宪说:胡部堂,我送你一句话:相信皇上,相信阁老,遇事不要自己拿主意。

这是什么意思,是给胡宗宪提醒吗?

吕芳是皇帝心腹,他的话一定程度上代表嘉靖,胡宗宪该怎么理解呢?

简单几句话背后的含义,却是复杂的。

当时背景

胡宗宪是严党,他是严嵩的得意门生,甚至阁老想把衣钵传给他。在外人看来, 胡是严党中坚力量。

严嵩将人事权交给儿子后,小阁老严世蕃却将胡宗宪,排除在严党核心之外。

清流是嘉靖扶植起来的,他派徐阶、高拱、张居正去给裕王做老师,他们成了裕王的班底。裕王是嘉靖的继承人,而且裕王有了世子,意味着清流力量开始逆转。

胡宗宪在浙江,清流为了将改稻为桑国策搅黄,派谭纶去劝说胡。

双方都要争夺的人物,自然是有本事的,胡宗宪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他做事有原则,不因为他是严党,就会无条件接受改稻为桑,而让浙江乱起来。

胡宗宪考虑百姓的生计,浙江的稳定,皇上交给他扫除海上的任务。但是胡宗宪对下面官员,基本是睁只眼闭只眼。

嘉靖评价他,太圆滑,不肯得罪人,放任下属跟朝里的人贪墨,视若不见!

浙江连续发生改稻为桑、毁堤淹田、打着织造局牌子买田、抄没沈一石家财一系列事件。

都和严党有关,胡宗宪作为浙江一把手,又是严党,嘉靖在动手前,自然要知晓胡宗宪的态度,所以他被嘉靖秘密召见。

胡宗宪的面前,也就两条路,要么狠下心来搞成改稻为桑,顶着抗倭的压力、宫里的压力、太子的压力,把改桑搞成。

要么,跟随清流的路子,协助太子及清流倒严。

结果会怎么样,改稻为桑成功也许会给严党续命几年,胡最后能不能逃过抄家,就不知道了。

改换门庭成了清流,命运也很难说。

胡宗宪究竟选了哪一条路呢?

嘉靖查账

沈一石账册送到嘉靖处,小太监们忙着计算,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的账。得出的结论,沈一石送给浙江各级官员的钱,一共是一百万匹丝绸,大约六七百万两银子。

嘉靖之所以愤怒,完全是因为触犯了他的利益。钱被贪了,要追查。

朕的钱啊,这次嘉靖没有下决心倒严,是严党的贪墨的比例是嘉靖能接受的。

嘉靖秘密叫来胡宗宪,就是要看看他的态度。

胡宗宪扛着抗倭的事,他是严党的人,浙江官场贪墨这事也是他的管辖,和他有直接关系。

嘉靖心思复杂,他此时有动严嵩的心思,但他还要靠严嵩下面的人去支撑,而最重要的人就是胡宗宪。

嘉靖叫胡宗宪来,也是看他的态度。

胡宗宪在下面等了三个时辰,一直没有吃饭,饭刚端上,吕公公就来了,带着他去见皇帝。

御前奏对

嘉靖让胡宗宪进精舍回话,表明了态度,对胡是认可的,甚至是有一些考验在里面,进入精舍是不是未来内阁?还是首辅之位?

嘉靖问的是浙江官场贪墨沈一石钱的事,他要将问题引向严党,看胡的态度。

胡宗宪看了账册,认了失察罪,倒也没有把所有问题都甩给他的下属。

嘉靖不会轻易放过他,又问起了毁堤淹田的真相。

胡宗宪一贯圆滑,可这次躲不过,嘉靖逼着胡宗宪和严嵩切割。

毕竟胡宗宪扛着东南,不能因为倒严,影响了抗倭的大局。

这时的胡宗宪不得不说话,但很有技巧,以嘉靖的角度,分析是时局不容许彻查;至于严党贪墨到底是谁在贪,皇帝心中是有数的。

嘉靖也不糊涂,实话他还是听得进去的,明白国事缺不了严嵩,倒严的心思也放下了。

嘉靖还要恶心一下胡宗宪和他老师,考验一下他们的忠心,胡宗宪推脱不掉,只能带着两箱账册去严府。

此时吕芳追出说了一句话,相信皇上,相信阁老,自己不要拿主意。

背后含义

吕芳听出来,嘉靖暂时不会倒严,严阁老大概率也不会看账册,所以提醒胡宗宪不要随便说话。

吕芳不希望这位公忠体国的大臣走错路,提醒他不要自作聪明,给严嵩递小抄。

四十年的眼力,吕芳相信严嵩和嘉靖的智慧。

吕芳只是担心胡宗宪,不要被恩情乱了方寸,就自作主张,适得其反的打掉嘉靖给严嵩为自己开脱的机会。

胡宗宪听了之后,也是百感交集。他的功力和智慧,和老师严嵩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胡宗宪知道如今的局势,裕王正在进行着权力交接的第一步,参与朝争的锻炼。

而裕王一旦完成嘉靖的历练,便是扫清严党之日。而日暮西山的严党,却正处于灭亡前的疯狂,他不愿做这祸国殃民之臣。

胡宗宪内心已经做好了选择,只有遵循本心,做些实事,激流勇退罢了。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