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经高达4.8万公里,占到全球总里程的7成左右,而纵观我国高铁20年发展史,没有哪一条高铁像京沪高铁饱受质疑与争议。
然而,京沪高铁开通运行3年后,很快就用了超高的利润打脸唱衰者,成为国内最先盈利的一条高铁线路,堪称是“现金奶牛”。
“低开”
京沪高铁的发展史起于1990年12月,彼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原铁道部有意趁势扶摇,提交了一份规划报告,勾画了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高速铁路蓝图,目标是打造一条连接北京与上海的“黄金交通大动脉”。
结果这个构想构想当时就在铁路界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激烈争论。
当时支持的一方认为,京沪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传统铁路运力已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需求,修新路亦是修发展之路。
而反对者则一连提出三大质疑:技术储备不足、投资规模过大、建设经验缺乏,全是要命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我们修哪门子的高铁?
这场争论拉扯来拉扯去,最终以项目暂缓收场。
等进入21世纪,京沪高铁迎来了第二轮技术路线之争,起因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向中国抛出橄榄枝,提出采用磁浮技术建设京沪高铁。
好事啊,当时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公里,认为这一技术是“未来技术”的人不在少数,人们普遍还是支持的,只不过这个梦想还是被现实的冷水给浇灭了。
原来,磁浮技术每公里造价高达3亿元,而1318公里的京沪线路,总投资算下来竟然超过4000亿元!
同时,磁浮技术还存在不少技术隐患,比如无法与现有铁路网络兼容、大雪天气可能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最终经过反复论证,还是更为稳妥的轮轨方案胜出。
终于在2006年,这个投资规模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巨型项目京沪高铁获国务院批准,然后开启融资进程。
当时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京沪高铁项目打破了传统的“政府+铁路”二元投资格局,首次引入市场化资金,开启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全新建设思路。
除了国铁集团外,项目还吸引了包括平安资管、社保基金、中银投资、京投公司、上海申铁在内的11家投资方,其中平安资管以160亿元的投资额,成为仅次于国铁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正式开工,全长1318公里,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6省市,设置24座车站,工程总投资2209.4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GDP的0.73%。
“高走”
这条高铁线采用世界最高建设标准,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92%以上路段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行,跨越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建设了1140座桥梁和50座隧道,总长达1011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2%。
仅用时3年,京沪高铁就建成通车,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正式通车之后,京沪高铁采用了一种创新性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母公司层面仅设置董事会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核心部门,全公司只有73名员工。
这些员工主要负责经营决策、资产管理和财务运作,人均创收达到惊人的5.6亿元,日常运营则全部外包给沿线的北京、济南、上海三大铁路局,涵盖列车运行、设备维护、客运服务、安全保障等十余个领域。
这种创新模式使得超过7万名铁路专业人员为京沪高铁提供服务,却不计入公司编制,既保证了专业化运营,又实现了极致的人效比。
在收入模式上,京沪高铁更是开创先河,其收入构成分为“双轨制”:一是本线自营的售票收入,占比约四成;二是向其他铁路公司收取的路网使用费,俗称“过路费”,占比达六成。
所有需要在京沪高铁线路上运行的跨线列车,都需要支付包括线路使用费、接触网使用费、站台使用费等在内的多项费用。
其中,这部分“过路费”收入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成为公司最可靠的利润来源。
这种模式虽然类似于收费公路,但由于高铁运力密度大、使用频率高,盈利能力远胜于后者。
于是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京沪高铁的商业价值不断攀升,这条线路连接了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10个万亿级经济强市,覆盖6个千万人口大市,沿线城市的GDP总量高达57万亿元,占全国的43.3%。
随着客流持续增长,日均客流量超过40万人次,在2023年国庆假期,更是创下单日90.3万人次的历史纪录,平均每3秒就有一名旅客乘坐京沪高铁。
2014年,京沪高铁就提前收回全部投资成本,仅用了通车后的第4年,2016-2019年,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8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19年更是达到110亿元的历史巅峰。
虽然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客流量一度下跌至疫情前的三分之一,2022年出现5.76亿元亏损,但2023年实现了惊人的V形反转,净利润暴增至115.46亿元,创造了通车以来最好的经营业绩。
作为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每天都有超过600列跨线列车在这条线路上运行,平均每2.4分钟就有一列高铁列车飞驰而过。
这些列车每运行一公里都要支付相应的路网使用费,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流,同时,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全国高铁网络,跨线列车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过路费收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家仅有73名员工的公司,能够创造出堪比互联网巨头的惊人利润。
参考资料:
经济日报,京沪高铁:开启高铁建设大发展时代
虎嗅网,人均净利润1.6亿!京沪高铁总资产2922亿,在职员工73名
金融界,A股隐形印钞机:从亏损到年赚上百亿,它只用了1年
价格再提高一些,利润还能再高一些。
2000亿建设成本,当前净利才100亿/年,如何建成3年就成本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吹牛[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贵的一批,中部人的钱,补贴西部(关键西部好多地方人均收入比中部高一大截)
牛马专列
数据不知道怎么算的。2200亿投资,1年净利润100亿,也要22年才能收回。2011年通车,2014提前收全部投资成本?
即然那么赚钱,为什么亏得一踏糊涂,钱到哪个腰包去了?
北京,天津,济南,南京,无锡,苏州,上海,哪里有10个万亿GDP城市哦!再加上青岛,合肥,杭州,才刚刚好
垄断线路的占用费用怎么算?
绿皮车没几趟了,被高铁而已,有什么好炫耀的。
2008年建设三年后建成也就是说2011年投入运营,2014年收回成本,总投资2210亿元,现在明年净利润达到一百多亿,这些个数字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前三年连本带利赚了2210亿平均每年有七百多亿,为什么2023年利润才115亿,那每年少了的六百亿利润去哪儿了?
我就想承包这条线路,谁能批?那里批?
就有用那么一群傻逼,什么也不懂就在这喷
全国高铁能盈利的就那几条,尤其是京沪线还是最早涨价实行动态调整票价的,如果京沪线赔钱了,全国高铁线路估计都是赔钱没有盈利的了
主要是高铁太方便了,人们宁愿坐高铁也不坐飞机,而且是最热的路线
2008年建设三年后建成也就是说2011年投入运营,2014年收回成本,总投资2210亿元,现在每年净利润达到一百多亿,这些个数字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前三年连本带利赚了2210亿平均每年有七百多亿,为什么2023年利润才115亿,那每年少了的六百亿利润去哪儿了?
这跟人均收入一样的扯淡
[笑着哭]天天喊亏本
每天90.3万人乘坐,换算每3秒一位乘客?
高铁快赶上飞机票价了,可不暴利吗?
不是别人唱衰,而是他们自己报的亏损。
铁路一响,黄金万两
从汉口到荆州以前59.5元逼停了客运斑车现在票价涨到了76元。哈哈哈!太奇噶了!
就算人国企赚的再多,国企每年都会说亏本
高铁如果都能盈利就好了,事实上除了京沪还有几个是盈利的?
京沪线如果还亏本 那铁路可以倒闭了
吃了国家政策红利
那73人今年有人退休吗?我想去应聘[笑着哭][笑着哭]
把价格提上10倍1000倍这不好了,一年就把100年的收益回来了。
高铁票太贵了!
这个高铁用了我家的地,我要去设个收费站。
人还是太多了!算一个人的公司更牛逼
很值得炫耀吗
20年能收回成本算不错了,还三年[笑着哭]
涨价多少??
也就是京沪高铁挣钱
中国高铁有几个赚钱的
73名员工?
北京至上海赚钱有个毛线用,其他高铁都是亏的拆东墙 补西壁 补来不去还不一样亏空。[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