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长城智驾就是第一

铃轩之声 2024-08-22 19:05:34

时隔六年,保定车神魏建军又登上了发布会的舞台,就是为了宣传智驾版全新蓝山。这也足可见长城汽车和魏建军对智驾的重视。

智驾版全新蓝山是长城首款搭载第三代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的车,也是长城首款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车。

全新蓝山新车共推出智驾Max版和智驾Ultra版两个配置版本,售价分别为29.98万元和32.68万元,除Coffee Pilot Ultra外,还搭载Coffee OS 3智慧座舱系统。

在发布会上,魏建军还是一如既往地敢说。面对员工说长城智驾是第一梯队时,他自信直言:“把梯队去掉,我们现在就是第一。”

01

Coffee Pilot Ultra

和咖啡系列的车一样,蓝山智驾版搭载的智驾系统的名字也与咖啡有关,叫Coffee Pilot Ultra。相信看过魏建军4月重庆智驾直播的小伙伴应该会对这个系统有点印象。

一次重庆的城市NOA,让长城成功跻身智驾第一梯队。

在此之前,可能从来没有人觉得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能和新势力的智驾并驾齐驱。

长城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原因,就在于SEE端到端大模型。

端到端大模型和之前的感知决策模型,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也正因此,端到端大模型的普及给很多主机厂“后发先至”的机会。

毕竟,感知决策模型严重依赖于程序员根据新情况不断补充代码,教智驾模型怎么做。在感知决策模型上走得越远,决策效果越好,也就意味着手写积累的规则代码越多,付出的沉没成本越大。

在面对感知决策模型和端到端大模型的路线选择之时,也就会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

长城的端到端大模型名为SEE,即安全Safety、高效Efficiency、体验Experience。

SEE实现了感知、决策、规控等环节的全链路一体化整合,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输入数据对模型进行联合训练,不再由规则定义驾驶行为,而是让模型像司机一样直接学习“如何开车“。

端到端大模型由规则驱动变为数据驱动,SEE也不例外。为训练SEE,长城采样了2亿公里的里程,生成2OPBs有效数据,训练数据达1000万clips。

不仅如此,长城为提升模型整体能力,还针对性训练危险特殊Case,以提升模型应对极端场景能力。

魏建军说:“对于智驾技术而言,安全、好用是重中之重,这会让大家的驾车体验更轻松,也是长城汽车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中,长城汽车坚定不移地进行智能化转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化战略专项落地。”

因此,在重庆的智驾直播中,可以看到Coffee Pilot Ultra面对复杂的立交桥、地下阴暗场景表现得都非常好。

端到端大模型普遍存在黑盒问题,即不可解释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端到端大模型输出决策规划的基础上,SEE还增加了一个安全评估网络,并有安全规则去修正、仲裁安全网络的输出结果,实现最终的安全保障。

SEE能够利用先进的AI算法来预判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其感知范围前向250米,后向150米,侧向120米,这个范围横向对比可以说是很大了。

够大的感知范围,让Coffee Pilot Ultra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识别潜在风险,为应对突发情况争取更多时间 。

基于强大的BEV感知,Coffee Pilot Ultra能够实现无图化,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实现对环境的1:1还原,仅需导航地图就可实现全场景NOA。

在重庆直播通过错综复杂、出口极易走错的盘龙立交时,尽管没有高精地图,Coffee Pilot Ultra也表现出了强大的NOA能力。

这靠的就是极强的感知能力,让SEE大模型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思考,在应对没见过的复杂场景时也能主动思考,表现得像个老司机。

发布会上,刘艳钊表示:“这套融合感知方案,会为驾驶安全提供双保险。只需过了500 公里的磨合期,这套NOA的体验将会越来越好,让每位用户都拥有技术领先的爽感。”

在硬件上,Coffee Pilot Ultra有长城的九州超算中心,拥有超1.64EFLOPS算力。基于Orin-X的高算力域控平台,系统搭配了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能够全天候感知路况。

02

对研发的重视

扎实的软件和硬件基础,给了Coffee Pilot Ultra在重庆智驾直播中出色的表现。

在重庆市中心、立交桥上复杂的路况下,系统能够准确识别路牌和红绿灯,并“脑补”生成车道线,顺利通过狭窄、昏暗且车道标识模糊的解放碑地下环道。

在重庆的直播测试中,蓝山智驾版成功实现了全程0接管,避让行人4次,绕障11次。

特别是在盘龙立交桥的挑战中,系统能够做到提前识别匝道路口并合理规划行驶路径,实时监测右侧来车,有效控制安全距离,选择了最合理的变道时机。

这一系列操作,将长城NOA系统在复杂交通条件下的选道能力和路径规划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重庆的智驾直播,让长城的智驾一夜之间迈上了第一梯队,也洗掉了传统车企做不好智驾的刻板印象。

那么,除了端到端大模型带来统一起跑线的优势,长城智驾还有哪些地方做对了呢?

贡献最大的要数研发伙伴元戎启行。

在智驾向端到端转变的过程中,长城除自家独立出去的毫末智行外,还选择与端到端头部玩家元戎启行共同打造智驾方案。通过引入元戎启行,长城成功抓住了端到端的潮流。

元戎启行(DeepRoute)是一家专注于研发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

自成立以来,元戎启行已获多轮融资,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领投的3亿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是自动驾驶领域的明星独角兽企业。

在技术研发方面,元戎启行开发了多款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包括不依赖高精地图的DeepRoute-Driver 3.0端到端智驾系统。此外,公司还推出了基于DeepRoute-Driver 3.0的两款行泊一体智能驾驶产品:D-PRO和D-AIR,其中D-PRO支持全域高阶智能驾驶,而D-AIR则更注重性价比,具备ACC、LCC等辅助驾驶功能。

元戎启行的市场布局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同城货运两大场景,已在武汉、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了Robotaxi的测试和试运营,并计划在2021年底将运营车辆扩展至150辆。

同时,元戎启行也在积极探索自动驾驶在同城货运领域的应用,与德邦快递等企业合作,提供自动驾驶轻卡货运中转服务。

当然,长城的智驾方案系和元戎启行共同研发,并未完全采用元戎启行已发布的智驾方案。例如在传感器的配置上就保留了相当大的自主度。

除了引入合适的供应商,长城智驾翻身仗最重要的还是对技术的重视。

其实,长城布局电动化、智能化的时间并不晚,2018年就推出了纯电的欧拉黑猫,在市场上也属领先。

此外,动力电池供应商市场份额前十的蜂巢能源,最初就是长城汽车内部的动力电池研发团队,于2018年独立出来成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另一知名智驾公司毫末智行也是从长城的智能化部门独立出来的。

长城对新能源汽车的探索和布局都很早,并且不同于其他传统车企,它也手握多个自研的电池、智驾技术。起飞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

作为最早的一批自主车企,长城对研发的重视是刻到骨子里的。凭借对汽车的一腔热血,魏建军接手了长城工业公司,用一个又一个自研的技术将改装厂变为了国内前几名的自主品牌。

2011年上市的哈弗H6更是蝉联国内SUV销量冠军多年。

如今,在传统车企都在艰难转型的现在,长城用这次发布会拿出的技术表达了自己智能化的决心,也展现了自主品牌在技术上绝不甘心落后的态度。

魏建军说:“我觉得汽车产业以技术为基础的话题是永远的,我们做一代就得想下一代,或者更长远的。”

长城这次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智驾答卷,也希望这能够成为自主品牌拥抱智能化的曙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