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个中国人拿着5美元出国“卖军火”,50天换回1.67亿美元

时光雕琢风华 2024-12-10 16:48:43

如果手里只有五美元,你能做什么?

1979年,中国的7人代表团却带着这样一笔微不足道的经费,踏上了飞往埃及的征途。他们的任务不是旅游,也不是考察,而是去谈成一笔军火交易。

在那个中国尚未打开国际市场的年代,这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却成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航空工业一片空白,这种困局没能阻止一个国家对自主航空工业的渴望。从1950年起,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从零起步。

1953年,第一架国产飞机和发动机在中国诞生。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开端,但也象征着中国人开始在技术和工业上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尽管如此,早期的中国航空工业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阵营内的支援需求。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对多个国家进行了无偿军事援助。

朝鲜、越南、埃及等国家在战争或危机中都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这样的援助赢得了不少国际友谊,却对中国自身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在航空工业领域,这种援助几乎让国家难以为继。

中国进口设备、技术和原材料需要大量外汇,而对外援助却分文不取。

到1978年,情况愈发紧迫。

中国的外汇储备捉襟见肘,航空工业急需突破发展瓶颈。

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既然军火援助已经成为过去几十年的惯例,为什么不能尝试进行有偿出口?

邓小平拍板支持了这一提议,允许中国以军工贸易的方式换取外汇,既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也让军工企业找到自我发展的新出路。

就在政策调整的同时,一个绝佳的机会悄然出现。

1979年,埃及因战争损失了大量战机,急需补充武器装备。

苏联因自身经济困难中断了对埃及的武器供应,而西方国家也因政治原因对埃及设限。孤立无援的埃及政府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此前,埃及曾是中国无偿援助的受益国之一,对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有所了解。这次,他们希望继续从中国采购,但这次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当埃及派副总理访问中国时,中方领导明确表示,这一次武器援助必须收费。

这是一次原则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偿援助迈向有偿出口的第一步。尽管埃及起初并不接受这样的条件,但他们别无选择。

于是,埃及邀请中国派出代表团前往洽谈交易。

这次谈判的关键人物是中航技公司出口处经理刘国民。他带领一个7人团队出发,身上带着唯一的活动经费:5美元。

这些经费不是用来谈判的,而是应急之需。代表团的任务是与埃及政府谈妥一笔飞机和发动机的订单,而谈判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中国军工贸易的未来。

谈判初期,代表团在埃及遭遇冷遇。

埃及方面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并不重视,甚至没安排接机和住宿。更糟糕的是,埃及军方对中国的武器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

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歼-6战机不过是苏联米格-19的仿制品,性能落后,不值得花钱购买。代表团的热情几乎被埃方的冷淡态度浇灭。

但刘国民没有退缩。他深知,这次交易不仅关乎1.67亿美元的外汇,更是中国军工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在谈判中,埃方试图以“之前中国提供过无偿援助”为理由,再次提出免费获取装备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试探,刘国民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收入作为反击。他指出,埃及每年从运河的通行费中获得数十亿美元,完全有能力支付这笔交易费用。

刘国民的据理力争不仅赢得了对方的尊重,也让谈判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即便如此,埃及军方仍对歼-6战机心存疑虑。他们质疑这款战机的性能,甚至提出要引进最新型号的飞机。

面对这一情况,刘国民展示了歼-6的作战记录,强调这款战机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他指出,中国飞机虽然不如西方或苏联的最新型号,但完全能够满足埃及的实际需求,而且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

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的介入成为关键转折点。

作为一名有军旅背景的高官,穆巴拉克对军队的实际需求有着深刻理解。他认可了刘国民对歼-6战机的分析,推动埃及军方最终接受了中国的报价。

就在合同即将签订时,埃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方提供飞机生产技术,这无疑是一个无法接受的条件。中方代表团坚决拒绝了这一请求,明确表示技术是核心机密,不可能出让。

最终,埃方妥协,同意以原有报价签订合同。

经过50天的艰苦谈判,中方代表团最终赢得了胜利。

他们与埃及签订了一份总金额1.67亿美元的订单,包括50架歼-6战机和多台航空发动机。这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第一笔国际订单,也是中国军工外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交易的意义远超其经济价值。它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能力,为之后的军工贸易打开了局面。

在埃及订单之后,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家相继与中国达成合作,中国军工逐渐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声誉。

从1979年的第一单开始,中国的军贸之路越走越宽广。

五美元的谈判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传奇,更是中国在艰难条件下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动缩影。

它讲述了一个国家从封闭到开放,从无偿援助到有偿贸易的转变,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崛起的历程。

这不仅是一次交易,更是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不利的条件下,只要有智慧和毅力,就能创造奇迹。

参考资料:环球网 ——中国航空出口第一单:歼-6出口埃及空军

环球网 ——揭秘中国军机出口第一单:一批歼-6卖1.6亿美元

1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