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
曹髦绝不是莽夫。
曹髦起兵诛杀司马昭前,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曹魏军政大权都被司马昭垄断,曹髦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他的处境和汉献帝一样,只是司马氏拥立的吉祥物。
他此时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呆在死胡同里,安于做个傀儡,不缺吃不缺喝,等哪天司马昭想登基了,他再学习汉献帝搞个禅让仪式,然后搬出皇宫换个地方继续当傀儡。
另一个是回头走出死胡同,奋起反抗,搏一搏。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匹夫一怒还流血三尺呢!更何况自己还是名正言顺的大魏天子。
曹髦选择了第二条路,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
他不想做第二个汉献帝。
曹髦知道打不过司马昭,司马昭已经掌握了全部军队指挥权,他能指挥的动的,只有宫中的几百侍卫。
偷袭司马昭更不可能,且不说宫中有司马昭的耳目,即使率宫中侍卫杀到司马府,也攻不进守卫森严的司马府。
曹髦准备下一盘大棋。
他决定提前泄露计划,他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告诉了他们他要起兵杀贼的计划。
三王还是尽了为臣的本分,劝曹髦放弃这个想法。
殊不知,曹髦死意已决,他扔下黄绢诏书就走了 。
当晚,王沈和王业就把曹髦的计划报告给了司马昭。
曹髦相当于公开告诉司马昭,大魏天子要诛杀你。
你要是反击,你就是乱臣贼子。
二
曹髦知道三王之中肯定有人已经告诉了司马昭,这相当于战书已经下达。
第二天一早,曹髦召集宫中侍卫和奴仆几百人,登上御辇,大声高呼的杀出了宫。
这是给司马昭发信号,老子开始进攻了。
曹髦刚出宫就碰上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率领的部众。
曹髦大声高呼杀贼,司马伷的部众见了大魏天子持剑厮杀,顿时作鸟兽散。
司马昭的第一防线崩溃。
曹髦率领几百人继续前进,迎面碰上了赶来的司马昭的心腹中护军贾充率领的部众。
曹髦亲自用剑砍杀,宫中侍卫在皇帝的鼓舞下奋勇杀贼。
贾充率领的部众纷纷退却,毕竟谁也不敢伤着天子。
就在贾充无所适从的时候,替死鬼太子舍人成济迎了上来,询问贾充:这可怎么办,之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废话,谋逆的事情又不能天天干。
贾充看到成济这个莽夫,就来了主意。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背锅侠自己送上门来了。
贾充对成济说了个模棱两可的指示:司马公养你们,正是为了今日,还问什么问。
成济一听这话,很自然的理解成这就是要弄死曹髦的意思。
换谁听到贾充这句话,也认为是杀了曹髦。
但贾充不这么想,他肯定会解释说,我可没让你杀皇帝,我是让你把皇帝保护起来,比如活捉。
这句话的解释权在贾充那里。
冤大头成济可不懂这么多道道,他哪里知道读书人会有这么多心眼子。
成济持戈上前,一戈刺死了曹髦。
曹髦就被成济当街弑杀。
成济也因此扬名史书。
三
曹髦身为司马昭的傀儡,不愿意久居人下,他选择壮烈一搏。
用自己的死,把司马氏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司马氏既洛水之誓后,再一次刷新了人类历史的下限,用当街弑君来宣告:为了皇位,可以不择手段。
曹髦死时才十九岁,后人大都认为他诛杀司马昭是血气方刚、鲁莽行事,但我宁愿认为他是以身做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没有辱没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的血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