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石破天惊的呐喊,至今仍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振聋发聩。
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序幕,也鼓舞了无数受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可惜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过更令人意外的是,身为起义的领导人,陈胜无光之间竟然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甚至闹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又是怎么回事?
01末路大秦
秦末乱世民不聊生,秦二世胡亥的荒淫无道,赵高的专权乱政,使得大秦帝国这艘巨轮早已偏离了航线,风雨飘摇。
沉重的徭役与苛刻的律法,宛若重重山峦,无情地压于百姓之身,令其几近窒息,难以喘息。
大泽乡,这一往昔籍籍无名之所,竟化作了历史进程的关键转折之地。
公元前 209 年,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全然扭转了陈胜与吴广的命运轨迹,亦使大秦帝国的命运发生剧变。
陈胜这个胸怀大志的青年,早已对现实不满,虽然家境不好,但他渴望过上不平凡的生活。
“苟富贵,勿相忘”,这句看似简单的承诺,背后隐藏着他对权力的渴望。
吴广同样出身底层,与陈胜不同的是,他更务实,更关注士兵和百姓的福祉。
两人性格的差异,为日后起义的走向埋下了伏笔。
误期当斩的律法,成了压垮戍卒的最后一根稻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陈胜吴广以敏锐之洞察,捕捉到难得之机,毅然决然揭竿而起。
02异姓兄弟的并肩作战
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初表现出了很强的领导力,陈胜打出“扶苏公子”和“项燕”的旗号,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秦朝的仇恨和对旧贵族的怀念。
吴广则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迅速将起义队伍发展壮大。
两人紧密协作,攻城拔寨,锐不可当。吴广在军中极具人缘,众人皆对他衷心拥护。
他既是卓越的军事家,又是擅于拢心的领导者。深知士兵所需,关怀其疾苦,故而在士兵间具备极强的号召力。
陈胜仿若精神领袖,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口号,极大地激发众人斗志,给起义灌注了强劲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奋起抗争。
起义军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攻占了陈县,陈胜得到大家的支持,称王,建立的国家叫张楚。
起义军赢了一场大胜局面也因此改观,但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陈胜和吴广之间的裂痕开始逐渐显现。
03称王之后的心魔滋生
陈胜称王之后,渐失本真。往昔与吴广共患难的他已不在,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权势熏天的张楚王,不再是当初的模样。
权力让他欲罢不能,也让他变得疑神疑鬼,他觉得吴广太有威望,开始跟吴广保持距离,怕吴广威胁到自己。
曾经的“苟富贵,勿相忘”,如今已成空谈。
陈胜变得骄奢淫逸,沉迷于享乐,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他周围聚集了一群阿谀奉承之徒,他们为了讨好陈胜,不惜歪曲事实,搬弄是非。
陈胜的性格缺陷开始暴露,他缺乏容人之量,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
吴广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起义的最终目标是推翻秦朝的暴政,而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他依然关心士兵的疾苦,依然冲锋陷阵,为起义事业尽心尽力,可惜他一片忠心,到头来却换来了陈胜的猜忌。
04荥阳城下的暗流涌动
吴广被任命为假王,率军围攻荥阳,荥阳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攻克荥阳,对起义军意义重大。
但他攻打荥阳却一直没能拿下,这给了陈胜一个除掉吴广的借口。
田臧是陈胜的心腹,一个在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他表面上对陈胜忠心耿耿,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的野心。
他看到了陈胜对吴广的猜忌,也看到了吴广在军中的威望,一下就明白了这是个好机会,他谎称奉陈胜之命,杀了吴广,然后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
陈胜对吴广的死,表面上悲痛万分,实际上却暗自窃喜。
他拔掉了一根眼中钉地位更稳了,他封田臧为上将军,以此来奖励他的“忠诚”。
可陈胜并没有意识到,他亲手葬送了起义的大好前途。
05将军陨落与起义的颓势
吴广的死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痛失一位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和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
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吴广在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他的离世致使起义军内讧愈烈,旋即走向失败。陈胜战略眼光匮乏,对局势判断失误甚重,终酿苦果。
章邯率领秦军反攻起义军,起义军连连失利,节节败退,最终惨遭秦军击溃。
陈胜也在逃亡的路上被杀,曾经辉煌一时的“张楚”政权,仅仅存在了六个月,就灰飞烟灭。[太阳]
参考来源:五彩秦安 中国历史常识:陈胜 吴广
正观新闻 典籍里的郑州丨陈胜:农民起义第一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