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张学良活捉蒋介石前的合影,注意看两人表情,已貌合神离

王曰曰啊 2024-08-17 16:10:55

1936年10月,老蒋和他的义弟张学良相约攀登华山。老蒋虽身体不好,看着气势磅礴的华山,但依然拿起登山杖,和他的义弟张学良等一群人踏上了山路。

众人走走停停,来到了华山著名险道苍龙岭。苍龙岭外部似悬龙的外貌而得名,其绝壑千尺的地势让众人望而却步。

老蒋心情不错,便提议在此拍张照片,然后四人便拍下这张登山照片。

前排是老蒋和张学良,后排是钱大钧(右)蒋孝先(左)。

但老蒋面带笑容心情不错,张学良却显得有些敷衍,甚至有点忧愁。

47天之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挟持”了老蒋,两人反目成仇,这时候假装的惬意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时候再回过头看看这张照片,看着少帅张学良的眼神,或许这时张学良就已经决定要和老蒋分道扬镳了也说不定。

或许大部分人认为张学良本身没什么能力,文韬武略是样样不行。甚至很多文学作品里还把张学良描写成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

但是毛主席、周总理对张学良的评价很高,称其是:

“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来自于1936年。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胜利之后,东北军纷纷请书打回东三省,夺回家乡,少帅张学良被东北军的情绪所感染,也想从鬼子手里夺回自己的家乡。

但张学良深知自己指挥能力不足,便书信一封,表明自己夺回东三省的想法。

“伏恳迅颁宠命,调派东北军全部或一部,克日北上助战”——《请缨抗敌书》

张学良写的是情真意切,企图用自己的感情来感化老蒋。但老蒋一句“时机尚未成熟”便拒绝了张学良的抗日建议。

老蒋不仅拒绝了张学良夺回东北的提议,而且还要求张学良、杨虎城带着东北军“跟着”傅作义,一起“围剿”正在抗日的陕北红军。

想夺回家乡,你不愿意也就罢了,还让我去“围剿”帮我夺回家乡的人?这个命令让少帅很是生气,便直接坐上飞机来到洛阳,亲自和老蒋沟通沟通。

可老蒋依然是拒绝了他!

一边是抗日热情高涨的东北军,一边是正在被“围剿”依然艰难抗日的红军,一边是让自己按兵不动等待时机的老蒋;

该如何选择,张学良的心中貌似有了答案!

1936年12月4日,老蒋来到西安,他感受到了张学良的不安,所以这一次,他要亲眼看着张学良“围剿”陕北红军。但没成想,张学良见老蒋前来,依然准备和老蒋沟通一致对外抗日想法。

很遗憾,即使张学良多么热切的恳求,老蒋依然坚持先围剿红军的想法。

从12月4日到12月11日,张学良找过老蒋多次,但结果总是不欢而散,甚至大声斥责张学良看不懂形势。

于是,张学良对老蒋听从他的建议再也不抱任何期待。

12月11日夜晚,张学良思考良久,最终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活捉老蒋,逼迫他强行结束内战,联合抗日。

12月12日早上五点,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

此后,国共终于开始凝成一线,联合抗日,终于是把日本赶出了家门。

西安事变结束之后,老蒋回到南京,张学良也跟着回到南京请罪。

在军事法庭上,南京政府判处张学良十年有期徒刑,但老蒋假仁假义的让法庭撤销了处罚,但却以私人保护的名义,把张学良软禁了起来。

1936年到1946年,老蒋为了防止有人救出张学良,辗转贵州贵阳、修文、开阳等地区。

1946年,老蒋把张学良送至台湾,将其放在了新竹县;十年后,蒋经国将张学良转移到高雄市,这里距离老蒋近,老蒋有时候也会来看看,但二人还是有着不小的隔阂。

1975年,老蒋在台北逝世,去世前,仍然嘱咐后代,不要把张学良放虎归山。

而张学良听闻老蒋死讯,沉默良久,写下十六字挽联,表达自己的情义。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最终,直到1990年,李登辉执政后,少帅才获得人身自由。

从1936年,到1990年,张学良整整被老蒋囚禁了54年,虽然衣食无忧,而且有美女相伴,但他会感觉到厌烦吗?

12 阅读:12224
评论列表
  • 2024-08-30 23:48

    老蒋穿的是草鞋吗?

  • 2024-08-19 12:54

    第一次看见蒋先生穿草鞋!

  • 2024-09-18 06:51

    蒋的政策是先安内,再对外,很难评价对错。最后的结果,赶走了日本,输了内战